高中藏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之见
2019-11-27边巴
边 巴
(西藏拉萨阿里地区高级中学 西藏 拉萨 850000)
1.高中藏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提升学生的藏语文核心素养有着重大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体现了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了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失去了民族文化传统,就如同浮萍,没有了根,就如同流浪者,失去了家园。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承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继续发展的前提,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使学生感受深厚的中华名族文化底蕴,可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全面提升自身文学修养。梁启超曾说过:“凡一国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族独具之特质。”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结着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智慧的结晶,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也是至今能够屹立于世界舞台重要的精神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文化崛起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高中藏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将民族文化瑰宝送到学生智囊之中。高中藏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识文断字,更是强调综合素养的培养,需要通过继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文化素养得到提升。
2.注重藏族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结合教育
藏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民族。草原的宽广养育了优秀的藏族儿女,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我们在素质教育中开辟新路。素质教育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是基于传统教育模式而提出的一种新教育理念,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事业与时俱进的内化实质。虽然,受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处于“纸上谈兵”的尴尬处境,素质教育时至今日仍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无成功的先例可借鉴,但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环境,推行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是大势所趋。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和拓展学生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全方位人才,才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校才会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基于在完成国家课程教学的前提下,实施素质教育、开创素质教育新途径,在藏区已有坚实的基础。其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素质教育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只要我们深挖藏区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就一定能找到素质教育与藏族民族民间文化的结合点。其二,现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在藏区已形成规模。民主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藏区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随之建立。目前,藏区已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载体。其三,历史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衰落甚至灭绝,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缺乏创新,不能与时俱进,有的甚至固步自封,以致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时代在发展,民族文化要趁势而上,主动与时代相融合。学校作为传播科学文化的场所,是一方文化汇集之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教育的内涵和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在推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事业中责无旁贷。
3.在藏语文教学中注重人性化教育的实施
藏语文教学要注意到藏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的工具性,在教学课文的结构、理解词语和句、段的时候已经进行训练,大多数的老师都会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再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没必要把学生困在一个道德标准的框架里,让学生在一个特定的道德框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充分体验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通过自己的思考,配合课文的内容和个人的价值道德取向而发表自己的见解。一直以来,我们在藏语文教学中都要领会藏语文教材中所体验出来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体会课文中主角的崇高思想品质而得到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人格优秀的学生。但是,在我们的教材中,英雄形象的高、大、全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碰到机会几乎是微乎其微,特别在我们今天所处的经济社会中,学生身边的人拜金思想严重,功利主义明显,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为他们创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没有顾及到生活中的实际,无论如何,学生都会觉得这样的人根本不会存在于现实的生活中,只会在课堂上才能找到,从而不会按照老师要求的道德标准行事。所以,《新课程标准》就特意提到了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学生的独特体验可能有时侯与我们教材要求的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当学生的见解有违于我们的教育标准时,教师马上对其进行教育、训斥,学生更加会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从而在心理上更加巩固自己的观点。所以,老师只有让他们畅所欲言,抒发出自己心中的压抑,再加上适当的引导,学生还是会懂得如何做是应该的,如何做是不应该的。从而达到了思想教育,而且效果也会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