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探析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18期
关键词:师生情感信息技术

王 艳

(江苏海安市海陵中学,江苏海安 226600)

引 言

新课程标准不再以“学习结果”作为单一的教学目标,而是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生认知规律与核心素养的发展[1]。信息技术教师通常着重于操作技能,却忽视了情感教学。而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打破传统的模式,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能让学生信任教师。实践证明,加入了情感教学理念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让所有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六年级进入初一,从不同的小学进入同一所初中,学生的情感认知相对复杂。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而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越学越消极被动。倘若学习内容使学生产生畏惧甚至抗拒的心理,学生将更加难以顺利地参与完整的教学活动,无法将精力集中在信息技术课程上。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感认知特征,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其感兴趣的情境,实行游戏化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支持,以此消除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疏离感与畏惧心理。

以《数据录入与编辑》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取竞赛形式的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竞赛小组,不同的小组内需要安排对应的参赛选手、观众、评分裁判以及主持人等重要角色。教师在课堂上提供需要录入的数据,并对录入与编辑提出对应要求。主持人阐述基本的参赛规则,最终由裁判依据录入速度与编辑质量进行公平、公正的评分。基于竞赛式的游戏化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课堂的兴趣,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深化与了解数据录入与编辑的基本技巧,从而真正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

游戏化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为课堂营造良好的学习与竞争氛围。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教学环境中,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帮助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生活化教学,消除学生的学习压力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就是生活。基于初中生思维活跃、专注力薄弱等特征,教学情境设计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将教学活动设计得更加贴近生活,通过熟悉的场景导入,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对信息技术教学中抽象数字、图形的疏离感。生活化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情感教学工具,教师应借助生活化元素,为学生构建一个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架”[2]。

以《视频获取与加工》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紧贴生活或校园活动进行课程设计。例如,笔者将视频制作课程与端午节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了糅合,在正式上课前,对学生布置了课下作业,要求学生在端午节期间对家庭、社区、学校、班级、超市或其他地方的场景布局变化、食物制作、风俗习惯、购置物品等方面进行视频录制。也可以与老人进行交谈,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学生可以对拍摄的视频进行整合,视频可以以多段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视频获取与加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自己录制的视频,跟着教师教授的内容边学习边应用,制作出了一份“身边的端午”纪录片。

学生在基于教师教学与个人设计的基础上,独自完成了完整的生活视频作品,不仅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生活中,还融入了个人的创新与分散思维,增强了信息技术课堂的实用性。学生最终完成的作品可以在校园中共享,也可以拿回家中与家人分享,这也是利用信息技术增进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

三、驱动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于问题或以任务为导向的驱动化教学是另一种有效的情感教学手段。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前,教师需要对本课所授的内容进行分析,围绕教学内容及学生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旨在通过增设疑问适当地降低难度[3]。教师需要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一层一层地拨开问题情境的“面纱”,对任务进行探究,以此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

以《网站的制作》一课的教学为例,该课程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高,对学生的要求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驱动化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画面优美、趣味性强的网页呈现给学生,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提升学生的期待值。接着对学生讲:“你们觉得这样的网页制作厉害吗?你们也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网页吗?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借助这节课的内容,学习自己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网页。”然后依照教学内容由简至难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面对困难的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学生会在主观上产生畏惧心理,在课程开始前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否定,从而影响后期的顺利学习。在驱动化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具象目标与抽象想法的驱动下,将更加乐意主动地探求信息技术技巧,发展逻辑思维。

四、互动化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产生紧张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师生之间的隔阂。将情感教学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拉近了师生距离。通过密切的师生交流和互动,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活动做出实时调整,同时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从而提升了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

以《用计算机制作逐帧动画》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每帧的理解与掌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实践应用环节,学生经常会在制作过程中出现手工设置帧的速度极慢,计算机设置帧又容易出现混乱的现象。前者源于学生的练习程度不到位,主要由不熟练造成。后者源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容易忽略一些极小却尤为重要的细节。教师在此环节,需要多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对操作不熟练的同学,教师应当及时地给予鼓励,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告诉学生失误是正常现象,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误而对自己丧失信心。对于知识或技巧掌握不到位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指导。面对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统一在课堂上再次向全班学生演示,重点指出其中易忽略或理解不到位的细节。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务必要重视师生互动的关键作用,在及时的交流与反馈中优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效率,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结 语

情感教学需要结合“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情绪,重视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大作用。通过有效的情感教学策略,可以让学习氛围更浓厚,并能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让他们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消除师生间的隔阂,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有效地进行沟通,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师生情感信息技术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微视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