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对策

2019-11-27陈志华

名师在线 2019年18期
关键词:教师应记忆历史

陈志华

(福建省晋江市磁灶中学,福建晋江 362214)

引 言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历史学科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已经成为初中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为了让学生高效学习历史知识,完成学习任务,需要师生明确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确保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在密切的交互中完成教学任务。更为关键的是,教师除了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根据自身学习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以便高效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教学改革深化、推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一、初中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初中历史目标有所转变,不再是以单纯的提升高考成绩为主,而是强调学生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在高效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列举典型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培养的措施

(一)合理使用课本,把握课堂教学

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深化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随之变化,教师应合理地使用课本,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是后续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初中历史内容较为简单,历史教材的知识量不大,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课本结构。通常情况下,初中历史课程一堂课分为多个环节,多数是围绕单元知识点展开,所以学生应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只有把握重点,才能保证后续学习活动有的放矢,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材中有部分用小字印刷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需要学生阅读和理解,仅仅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例如,在《抗击八国联军》一课的相关知识学习中,主要讲述了义和团兴起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运动,战败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自此以后,中国完全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需要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想象当时签订《辛丑条约》的场景,联系八国联军侵华的内容,更加深刻地理解当时人民的愤怒和无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仔细查阅资料,标记不懂之处,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做好复习和巩固,以此提升学习成效。

(二)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历史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获得,这就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占据主动权,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展开学习活动,逐步掌握合理的阅读技巧。教师在课上带领学生阅读学习,可以设计层次性更强的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和猜想,明确问题后思考[3]。所以,教师提出启示,学生只是分析前后因果和潜在联系,批注重点知识,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针对教材中的历史概念和人物补充资料,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引言略读即可,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时间、影响等历史资料,则需要学生认真阅读和分析。通过长期的训练,逐渐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分配时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后续自主学习和探究奠定基础。

教育教学不仅是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学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教师应在把握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4]。

(三)善于思考和分析,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思考和学习联系紧密,在学习过程中深入思考和分析,在加深知识理解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合理的问题,循序渐进,挖掘历史事件前因后果,帮助学生掌握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提出独到的见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成因,进一步向外延伸,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从多种角度思考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巩固头脑中历史印象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质疑,锻炼学生的知识归纳、评价和总结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5]。

(四)掌握合理的知识学习技巧,把握历史学习规律

在学习课堂知识后,教师应及时进行巩固训练,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其一,对比分析法。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规律性强的特性,掌握脉络清晰的知识网,纵横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降低历史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通过纵横联系,将相类似的知识对比分析,将这些历史归纳到同一条记忆链条中,在后续复习中将其归纳到同一范畴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清晰地理解重点和难点所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

其二,联想记忆法。此种方法要求学生灵活记忆知识点,通常是按照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或历史人物之间的潜在联系进行联想记忆。例如,在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时,按照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年)→国民革命(1924—1927年)→国共十年内战(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1—1945年)→解放战争(1946—1949年)。挖掘潜在典型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可以实现知识的高效理解和记忆。

结 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高效理解和记忆知识,教师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知识点,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成效。

猜你喜欢

教师应记忆历史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新历史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