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美育思想的高中语文教学研究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18期
关键词:美育高中语文文本

刘 冰

(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美育思想在当前教学领域中应用广泛,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对美育思想的应用仍存在不足,将其与高中语文教学相融合,可以加强对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强化对学生的心灵陶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1]。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理念,立足语文之本,能够实现创新发展。

一、美育思想的内涵及在高中语文中的应用价值

(一)美育思想的内涵

美育思想是指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学思想,也被称之为审美教育。早在18 世纪50年代,美育的学科体系就已建立起来,孔子创设六艺,是最早的美育课。到了近代,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中确定了美育的基本内涵,即“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培养感情为目的者也”[2]。美育思想的核心是利用教育教学手段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服务于学生的心灵美与行为美。美育思想与当前新课标的要求相符合,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美育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美育思想普及后,往往集中在美术、音乐科目的教学中,随着教育的先进化和创新化,美育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也逐渐被挖掘。一方面,美育思想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美育思想角度,文字和语言是符号,是美的载体,而语文素养的培育需要日常积累,以美育思想为指导的教学能够转换教学方向,摆脱应试教育的限制,使学生在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上获得提升。另一方面,语文教材与美育思想的结合是必然趋势,高中语文教学面对晦涩的词句和深奥的思想,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枯燥,结合美育思想能够凸显语文学科的特色,聚焦对核心素养的培育,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美育思想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语文课堂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氛围,加快课堂教学进程。此外,创设情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表达,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研究证明,直观感知是人审美活动的基础,有效的刺激可以对心理进行暗示,陶冶学生的性情。例如,在学习《声声慢》一课时,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在婉约词派的印象中加强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更好地品味音韵美。

(二)重视阅读,欣赏美

文字的温度来源于作者在文本中所倾注的感情,当阅读一篇经典的文章后,关于作者的喜怒哀乐、时代的风云变迁都跃然纸上[3]。阅读既是内化知识的途径,又是对美最好的欣赏方式。美育思想下的高中语文教育必须要重视阅读,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发欣赏语文之美。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代表作《祝福》一文时,该文准确地描写了祥林嫂的形象,展现了人物悲剧与病态社会,表达出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深恶痛绝。教师可以从强化阅读的角度来体现美育思想,让学生欣赏语文之美。首先,可以让学生速读全文,厘清情节内容,了解文章采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画出关键的时间地点,并对人物特征进行概括。其次,挑选重点文段,如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提出问题:鲁镇祝福的景象是怎样描写的?有怎样的情感语句?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如“晚云的闪光”“爆竹的钝响”“忙碌的人们”从视觉、听觉等角度描写出鲁镇热闹的景象。最后,对阅读内容进行分析,本段中作者的描写采用了沉重、压抑色彩的词汇,如“阴暗”“一团糟”等,表达了当时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穷苦人无福可祝的悲剧社会来源。

(三)深入文本,品位美

要想学好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必然要沉浸在字里行间,深入文本,探寻文章的点睛之处,领悟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层次体会作者在表达技巧上的独具匠心,进而获得阅读与写作方面的灵感启发,并加强积累,学以致用,提升境界,品味真美。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一文时,该文是我国初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文本特色鲜明,立意深远,尽显语言之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合美育思想,让学生充分了解文意、熟读课文后,对本文进行解读,坚持语文本色。教师可以形式美、音乐美和绘画美来概括文本特点,体现骈文的音韵美感,读之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四六句特色鲜明。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华丽的辞藻和修饰,如“雄州”“俊采”“层峦耸翠”“飞阁流丹”等,颜色对比鲜明,渲染出美轮美奂的画面感。

此外,《滕王阁序》也是一篇引用典故的佳作,该文用典故十余处,文章委婉精炼,底蕴浓厚。如在“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一句中,作者借阮籍来自比,表达自己积极向上的决心,也表达出作者仕途受阻、愁苦万分的心情。由此可见,优秀的文章不仅要诵读,更要品读,才能透过文字看到深邃的内涵。

(四)延伸拓展,发现美

语文教育应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美育思想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关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的学习需要积累,需要环境的渗透。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在延伸拓展中渗透美育思想,为学生提供新的灵感和发现美的渠道,从而实现长效化培育。例如,在《宇宙的边疆》一文的教学过程中,基于美育思想的说明文教学应从文本内容角度出发,激发学生探索与求知的精神,使学生从文字中感受到视觉的冲击与心灵的震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宇宙,分析说明文,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意蕴,借文中抒情的表述,升华主题。在宇宙中,行星如此的渺小,对于宇宙来说,人类的发展犹如沧海一粟,但人类从未停止过前进,将未来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心态。文章中的知识与情感十分丰富,引人深思,教师布置关于生命反思的作文,或让学生收集关于宇宙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与交流,以达到将美育思想进行延伸的教学效果。

结 语

语文成绩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美育思想的渗透也必须持之以恒。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美育思想的理解与运用,从语文教材中寻找美育教学的灵感,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将美育思想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融合,才能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高中语文文本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论公民美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利用早自习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