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历史新教材基于时空观的教材整合

2019-11-27吴雪雪

名师在线 2019年18期
关键词:时空观空间历史

吴雪雪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江苏南京 210000)

引 言

所谓时空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其能让学生将特定的历史发生时间与发生的空间相联系[1]。但是,现在的中学历史课本是以专题的形式讲解的,其将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割裂开来,这会造成学生的时空观混乱,因此,教师要进行材料的整合,开展更完整的教学。

一、明确时空观的概念内涵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时空观包括两个部分,分别是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历史时间指的是与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相关的信息,在历史过程中会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和变化。也就是说,历史事件不仅代表年代记事,同时还具有时间上的逻辑关系。而历史空间主要是指历史的现象、历史时间以及人物在历史过程中产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如他们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场所等。总的来说,历史时空观就是指在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人物的同时,与特定的时间、空间进行联系。实现这一点,要求学生必须对历史事件涉及的人物、地点,也就是时间和空间有明确的认知,并且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前后历史事件和相关历史事件的联系,对这些历史事件产生更加精准的评价。时空观是学生学习和了解历史知识的前提条件,也是形成历史思维的基础。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所有的事物都有着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离开了具体的时间或是空间,每件事物的存在便没有了价值。历史的时空观教育包括历史事物与相关时间、空间之间的联系,学生要对整个历史事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并且在时空观的指导下,自然而然地联系相关的概念全面地看待历史。中学历史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那么就能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历史知识点构建成一个完整的框架,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避免孤立的、片段的知识点存在。

二、现今时空观的研究现状

当前阶段的时空观培育,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是教材的角度。在人教版历史教材中中国史的内容占据了大半部分,而其中大部分偏向于社会政治的变化,尤其是政治历史的变化。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采用的是编年体的形式。相对来说,世界史的内容会更少一些,但同样是以权力的更换为教学主线的世界史部分却没有足够的图文帮助学生理解,只凭借文字描述,很难让学生在时间、空间和历史事件中产生联系。其次,课本编写的内容都是按照老一辈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的评价进行的,因此可能具有一定的阶级立场和主观色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的讲解。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具体空间不确定,并且对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描述很容易出错。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普遍在时空方面有所欠缺,对于古今中外的一些地点、疆域的变化非常陌生,对于一些重要战役的演变路线,几乎是一片空白。

相较于这些来说,学生对我国历史的权力更替掌握得更加全面,但是却难以厘清世界史的发展过程,更不能将世界史与中国史的横向、纵向发展进行对比。用知识树来说,学生只是知道一些零散的重要知识点,却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连接在一起,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从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掌控着历史课程的教学方向、教学内容、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节奏,甚至是教学评价等。因此,教师自身对于时空观的认知和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学生时空观的成长。部分教师对时空观的认知存在一定的限制,简单地认为时空观就是按照一定的年代顺序和地理位置进行历史试卷的排列,但是却没有进行拓展和延伸,没有将时空观的目标细化到对每个事件的前后及同一时间国内外的事件进行对比。在讲到一些课程或是部分事件发生的环节时,也不能够将这个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为学生娓娓道来,只能单一地分析,这导致学生无法利用时空观记忆内容,只能死记硬背,因此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增强时空观的教学策略

(一)合理利用教材教学

历史教师是课程的主导者,要想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教师自身就必须发展时空观,然后再深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教案的实施效果。在教材的使用方面,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一些历史事件和相关图片来培育学生的时间观。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一些历史地名的演变进行整理,将古代的地名与现今的地名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简单的时空框架;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课程,对教材中出现的一些战争图片、疆域范围的图片进行分类和整理,让学生形成不同时期历史发展的时空结构。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教辅资料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历史地图,遵循图文结合和动静结合的原则,将教学的重点凸显出来。图文结合,就是利用文字来分析解释地图,避免纯粹地进行语言描述或是观察地图;而动静结合,则要求教师制作相关课件时,能够将每个片段都灵活地运用起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动态性的认知。而突出重点就是利用不同的地图、采取不同的读图方式,让学生了解相同的重点内容,如在教学古代疆域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地图上了解疆域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较之前的变化,并用动态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出来。

(二)梳理发展过程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这是提高学生时空观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图例法,用图展示事物,引导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这个事件的发展过程。因为每个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在一段历史长河中有自己的位置,它可能是另一个事件的导火索,也可能是另一个事件的结果,学生如果能够在空间范围和时间范围对较长的一段历史事件进行概括和描述,那么就能增强他们的时间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时间轴、记事比较、分期等方法,帮助学生概括在历史各个时间段中的事件发展。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过程,如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推进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每个事件化大为小,逐个击破,让学生从宏观的角度进一步把握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同样,这样的课程也需要教师以专题的方式进行。例如,在探究经济领域的发展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串联整本书,将其中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筛选出来,然后按照时间和空间的方式排列下来。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可以是纵向比较,也可以是横向比较,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历史事件,让学生知道每个历史事件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同时,教师也可以将不同时期同一历史事物的变化进行比较,而在比较事件的横向联系时,教师可以采取阶段性的年表分类方法,如同一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西方经济改革的比较和联系、我国工业发展与西方工业化进程的比较和联系等。

结 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是中学历史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必须将时空观的培育贯彻落实到课前准备和课后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从时空观的角度更好地解读历史事件,进而构建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

猜你喜欢

时空观空间历史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新历史
西方近代历史“元叙事”及其对世界历史编撰的影响述论
浅谈日本绘画的抽象性及影响
高中狭义相对论的教法浅论
中西文化差别之源:大小关系相反的时空观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