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提升
2019-11-27潘颀
潘 颀
(广西柳州市第三十六中学附小 广西 柳州 545000)
引言
观察能力作为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能力,人类通过观察外形、声音以及气味等认知事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够更加细致的认知世界,能够对自己周围的事物展开观察,进行了解。才能够逐渐具备丰富的经验,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展开研究,推动学生的个人成长。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顺序
对于学生而言,提升观察能力的基础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顺序,通过掌握观察顺序,让学生表达过程更具条理。在语文教材中,很多内容都是观察性文章,作者通过在生活中细致观察得到文章,而观察顺序通过方位、时间、由静到动等词汇体现出来[1]。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秦兵马俑》一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介绍作者是以怎样的视角完成文章。在文章中作者使用方向顺位描写了兵马俑的宏伟壮观,字里行间充斥着作者的自豪情感。通过细致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清晰的了解到观察顺序,从而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出对应的景象。在教学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校园展开观察,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序写一篇描写校园景观的文章。然后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赏析学生的作文,让其他同学阅读文章了解作者的观察顺序。
2.通过阅读教学来讲解观察方法
细致的观察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分解观察法是指学生在对事物进行观察时,要掌握良好的观察顺序,建立合适的观察习惯,将需要观察的事物按照结构、功能、体系等分为需要观察的不同部分,针对不同部分的特征去进行有重点的观察,从而建立对事物的整体认知[2]。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珍珠鸟》一文中,作者对于珍珠鸟的描写就运用了分解观察的方法,按照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对珍珠鸟的颜色、情态、动作进行观察,将珍珠鸟表现显得栩栩如生。学生要掌握这种阅读观察方法,在事物的观察中要能将事物拆解为不同的部分,增强写作的表达效果,使得写作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帮助读者快速建立事物的形象,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
3.讲解如何进行有侧重点的观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要帮助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观察,重点部分的特征通常是事物特征的集中体现,准确的抓住事物的重点进行观察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事物的独特性,提高阅读观察的效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雾凇》一文中,作者主要介绍了观察雾凇的时间、地点,雾凇的形成原因和雾凇的姿态、颜色,对雾凇的多姿多彩进行了大量的比喻描写。阅读教学中应该抓住雾凇的姿态,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文章中其他部分的描写是为了突出雾凇的奇特与难得,从而提升对于雾凇姿态的好奇,增强对雾凇姿态描写的表达效果。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慢慢体会这种有侧重点的表达方式,对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去分析文章的重点,通过对重点内容的重点考察,帮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多次连续性观察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观察能力,要注重观察的连续性教学。单次观察容易造成学生对事物的印象片面单一,无法掌握事物的变化性与连续性。连续性观察应用于阅读教学中,有助于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与发展观念,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大局意识与整体意识,对事物的认知更加客观理性。以苏教版语文教材为例,《桂花雨》一文中,作者观察了不同时间与不同的天气变化对于桂花雨的影响,对于桂花在枝头的形态、桂花掉落在地面上之后的形态进行了完整的描写,重点描写了桂花飘落过程中的姿态、香气、密集程度等,使得整个文章的表达生动活泼,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对每一次的观察结果进行记录与比较,从而获得对事物发展的全面认知。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顺序,通过阅读教学来讲解观察方法,讲解重点观察的侧重观察技巧,引导学生展开多次连续性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观察的技巧,提高观察能力。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才能在阅读过程中迅速了解文本内涵,学习到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