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课堂三部曲 点拨有效泛涟漪

2019-11-27

名师在线 2019年16期
关键词:涟漪动态智慧

徐 青

(浙江省东阳市南市街道复夏小学,浙江东阳 322100)

引 言

随着学生课堂主体性的增强,学生提出质疑的机会大大增多,这需要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产生困惑的原因、理解的偏差、评价的观念、观点的创意[1],这些“意外”也许会扰乱教学的节奏,但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动态生成,并睿智地进行引领与点拨,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也将不期而至。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必将因动态生成而更加精彩。

一、“不经意”时的“智慧追问”,泛起教学生成的“有效涟漪”

笔者聆听了一位青年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一年级下册《两只鸟蛋》一课,整堂课展现出教师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精致的教学设计。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教师缺少“生成意识”,没能抓住不经意间产生的动态生成资源,导致课堂丢失了更吸引人的光彩。

【部分教学案例】

正当教师完成对课文的感悟、朗读,想进入拓展练习环节时,被一个响亮的声音打断了。“老师,我有问题!”此刻全班学生的目光都集中在这名学生身上。该教师象征性地询问:“什么问题呢?”“图画画错了,树画得这么高,小男孩根本碰不到鸟窝。可是课文中却说,‘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走到树边就把鸟蛋轻轻送还了。这么高的树,这位小哥哥怎么还啊?而且还是‘轻轻地’。”小男孩认真地述说着自己的想法。教师愣住了,脱口而出:“这位同学很会观察,我们下课后再讨论吧,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教师仍沿着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想象最后一节内容所描绘的画面。

【反思沉淀】

学生天真的质疑让教师不知所措,教师只能采取回避的策略,继续回到教学预设中。教师不妨试着借用学生的质疑与教学预设有效地衔接起来[2]。教师可以及时地肯定学生:“你们看这位同学多聪明!他不但认真读懂了每句话,而且连图画都认真研究过。”教师此时可顺势告诉学生学习方法:“原来看插图理解课文,也是很好的阅读方法呢,其他同学也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再读一读有关句子,观察插图,然后想想能不能给那位同学的问题找到答案呢。”由教师追问激起的“涟漪”,这不正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涟漪”吗?

二、另类答案“不如意”的“智慧点拨”,泛起教学生成的“如意涟漪”

一位教师执教《北京的春节》一课接近尾声时,她和颜悦色地引导学生:“孩子们,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老舍爷爷用极其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了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我们刚过完春节,能说说我们家乡独具特色的春节吗?”话音刚落,学生便热烈讨论起来。有的说:“腊八粥好喝吗?每年过小年都是吃汤圆,我都吃腻了,真想尝尝腊八粥是什么味道。”有的说:“随便吃了几口年夜饭,伙伴就来邀我出去玩,过年没什么新鲜感了。我们的春节越来越没意思了。”一位学生一副失落无奈的样子,“老师,我们这里怎么从来没有元宵灯会啊?我还想逛庙会、猜灯谜呢!”该教师原本期待着学生描述精彩的画面,然而听到学生的抱怨、无奈、向往与憧憬,教师当时没有加以任何点评,只是示意学生坐下,但其他学生仍在下面窃窃私语。

【反思沉淀】

上述案例中,学生对家乡春节的描述各抒己见,这恰恰不是教学的异端,这些与课堂教学大方向不一致的声音,荡起了不和谐的“涟漪”,此时教师应以一个睿智的引导者身份及时合理地给予学生引导与点拨。首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这样描述春节的理由。然后,借机引领学生感悟老舍先生展现出的京味语言,让学生明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的道理,联系到家乡的春节自然也有独到之处。最后,再让学生细细回忆春节期间最开心、最幸福的画面,这就是特别之处,这就是独特的年文化。这样的教学,既让学生领悟了语言大师灵动的语言美、意境美,又让学生大胆地阐述了自己的个性体验,深刻领略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如果教师能在当时学生激起的“不如意”处抓住教学契机,进行点拨,自然就能泛起教学生成的“如意涟漪”。

三、课堂“正反之音”的“智慧引申”,泛起教学生成的“智慧涟漪”

一位优秀青年教师执教的《草船借箭》一课,让笔者听得意犹未尽。整堂课教师高超娴熟的教学手段令人羡慕,更让人惊叹的是教师具有强烈的“生成意识”,他巧妙地抓住课堂上学生质疑后产生的动态生成资源,一瞬间貌似“波澜不惊”的课堂上“涟漪四起”。

在品读课文后,教师让学生大胆质疑。一位学生的提问出人意料:“我觉得诸葛亮不是向曹操借箭,应该说是‘骗’箭。”此语一出,同学们也随声应和着。此时教师从容镇定,没有按预设的教学思路强行“回归”,而是笑眯眯地问:“同学们,究竟是‘借’好,还是‘骗’好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我们来一次辩论赛。”果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教室里热闹非凡。

(笔者记录下了“正”“反”两方唇枪舌剑般的精彩发言)

正方代表:谁都知道三天造十万支箭是无稽之谈,不借怎么行呢?当船两边的草把子上插满箭后,诸葛亮吩咐将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如果是骗,还需要这么有礼貌吗?只有借箭才会说谢谢,因为有借有还嘛!你难道没向同学借过东西吗?所以,我方认为应该是“借箭”。

反方代表:一则诸葛亮明知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可还是立下军令状,这不是欺骗周瑜吗?二则诸葛亮不让鲁肃告诉周瑜,这也是为了骗箭。三则诸葛亮利用大雾天出发,在曹军摸不清虚实的情况下骗曹军射箭,这难道还是“借箭”吗?所以我方认为应该是“骗箭”。

【反思沉淀】

上述案例展现了生成基于质疑而丰富多彩,疑问借于生成而豁然明朗的道理。课堂上,学生们针对一个问题互相讨论,互相争辩,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这样的课堂真正诠释了“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由此可见,在“正反之音”不和谐下,通过教师智慧引申,能形成人人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启迪学生的智慧,在不断创造中泛起教学生成的“智慧涟漪”,从而使课堂走向生成性教学的美好境界。

结 语

总之,课堂教学中不会一帆风顺,那随时出现的“意外”插曲不正是强而有味的调味剂吗?这种种“意外”也正是动态生成的最好机会,这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及时捕捉课堂上的“生成”资源,只有这样的动态生成课堂,才能再现师生“清新纯朴”的生活情境。笔者认为,课若有华,因相荡于“生”涟漪,精彩的生成源于教师智慧的撷取,让我们理智对待每一处渺小的课堂动态生成,让语文的真谛流光溢彩!

猜你喜欢

涟漪动态智慧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涟漪
天工云锦继梦涟漪佳地
动态
善良的人呵
好似……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