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青少年人格培养策略

2019-11-26汤羽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9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积极心理学青少年

汤羽

摘  要:在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日渐完善。人们研究发现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心理辅导更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能够有效帮助青少年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烦恼,能够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良好品格。积极心理学导向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主要就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青少年人格培养策略展开深刻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青少年  人格培养

人们在青少年这一阶段时正是人格培养、人格定性的阶段,据相关数据统计青少年时期相对于其他阶段的疾病来说死亡率逐渐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这与青少年的危险行为高发率有关。青少年的高发率与健康素养、自尊、负面情绪、家庭环境、同伴行为、社会环境等都存在关联,因此怎么样能够引导青少年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一、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最开始提出来是在20世纪中期,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研究发现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人们了解自我,对个人品格的提升、人格的塑造及生活的调节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现今,心理学界普遍认同Seligman的观点,他认为积极心理学对人们发掘自己的潜能、提升自己的修养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积极心理学关注的对象主要是广大的生活群众,它主要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加地了解自己,帮助人们树立健康的、正确的品质道德。我国的心理学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通过不断地发展,近年来积极心理学已经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他们还针对青少年做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学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学生们的自我能动性,进而在学生心理上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青少年人格培养策略

青少年泛指的是13-19周岁的年龄段,孩子在此期间一般都是初高中的学生,影响他们的除了家庭因素就是学校因素,学校还包括了学校的整体环境、同伴之间的相处、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沟通等方面。因此若想要能够应用积极性心理学对青少年的人格进行培养就要严格把控好各个环节,让孩子本身就处在一个好的环境中,这样才能够保证其能够树立起正确的、健康的人格品质。

(一)增加积极体验,对人性的积极力量进行激发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段,外界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对其产生影响,若是对动态生活中的内心状态进行有效的处理,就能够给青少年有效的指导[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阅历与经验的增加形成了一种积极层面,主要是青少年们对现状的生活比较满意,对未来的生活比较期待。这时,不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们增加见识。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进行户外探险、博物馆参观、收集话题素材等。而家长们则是可以在孩子假期时多带孩子出去旅游,让孩子见识到不同地方的风貌人情。

(二)积极文化氛围的营造

積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每个人的内心都积极和消极两种力量,在这两股里力量中谁能取胜取决于自身,而自身所处的环境也占据了很大的地位,所以要注重营造积极文化氛围。积极文化氛围的营造主要包括在青少年日常接触的环境中,那就是学校与家庭。在学校中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对于教师来说要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教学热情,积极地面对生活,这样也能够感染到学生。例如教师可以让自己的教学模式变得丰富,在课上的时候多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活动、知识竞赛、有奖竞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有了学习的劲头学生会的知识就会变多,这时就会增加他们在学习上的信心,让学生变得更有自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特征展开个性化教育,然后在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引导。最后就是学校的宣传,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展板、讲座、广播等多种形式让师生们都了解人格特质,尤其是青少年的危险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让学生们能够理性看待危险行为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要让学生能够主动采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去满足自身的体验,促进身心健康。

在家庭中,家长首先要保证一个好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给予孩子理解,不能够对孩子急功近利,要适当地开导孩子,尽量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例如当孩子在考试考的不理想时一定不要急于训斥,而是帮助孩子查找原因。青少年正处于叛逆的时期,若是父母逼得太紧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次就是家长的所作所为,家长要树立起一个标杆,遇事冷静思考,不盲目冲动。

(三)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思维模式

人们在处理困惑时,寻求事物因素产生原因是最直接的方式,在困境中依旧如此。一般来说客观型与悲观型截然不同,前者的表现是挫折并不长久,外界因素对其加以指导很快就能够有效处理[3]。但是后者主要是内在因素为主导,处于一种长久性的状态中。因此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要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积极思维模式,让青少年明白挫折不是长久的,问题总有办法解决。在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多让学生进行手动实验,只是告诉他们基本的做法与查找的问题,其余的让他们自己探索,在历经挫折之后教师在加以指导,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记忆深刻,同时也磨炼了青少年的心智。

结语

青少年正处于一个叛逆、好奇的阶段,因此他们内心肯定是有很多困惑,大多数的学生心理健康状态都是亚健康。所以如何有效解决这种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是氛围的影响,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要处于一个良好的氛围中,其次就是正确的指导,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中冲动肯定是有的,这就要教师与家长正确的指引,让他们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钱冬香.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微课开发与应用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6):17.

[2]李英霞,李玉侠.职业导向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9,21(01):77-80.

[3]刘小玲.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1236”模式探讨——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为导向[J].济宁学院学报,2018,39(05):87-90.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积极心理学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活中的运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格的养成途径探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