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提升方法研究

2019-11-26蔡文雪李威曲伟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SWOT模型提升方法大学生

蔡文雪 李威 曲伟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加深,中国与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对当代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SWOT模型分析了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提升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增强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有效方案:SO对策: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T对策:利用优势,规避威胁;WO对策:减少弱势,把握机会;WT对策:减少弱势,规避威胁。

【关键词】 swot模型;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提升方法

一、研究背景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多样便利的交通方式、快捷万能的网络、日益频繁的经济合作使全球一体化成为现实,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也意味着当代大学生将生活在一个开放、多样、变化的世界之中,具有国际交流能力与意识,了解国际知识、规则及文化,并具有创新精神、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国际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当今社会各界的迫切需要。美英德法日等国家都早已将提升国际交流能力作为自己人才培养的目标,我国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将国际交流能力人才培养放在了从未有的高度上。

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大学生性格比较含蓄,在大多数情况下主动自我表现意识较弱,缺乏自信心,因而阻碍了正常的国际交流。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缺乏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识, 涉外礼节知识也很匮乏,不了解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产生误会的案例有不少。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外高校间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期间,大学生必将成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提升大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将成为现代高等教育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集中载体,人才的培养将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们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更值得关注的是如何培养他们面向世界的胸怀和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二、现实分析

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是哈佛大学K.J.安德鲁斯教授于在其著作《公司战略概念》一书中提出。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 weakness(弱势),O代表portunity(机会),T代表 threat(威胁)。其中,S和W是内部因素,O和T是外部因素,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等。因此我们用SWOT模型来分析大学生在提升国际交流能力过程中优势、劣势以及机遇和挑战,规划好合理的培养方案,促进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大学生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內部优势因素分析(S)

(1)当代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且具有创新意识,比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容易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出国交流信息和异国本土风情特色。

(2)国际交流活动受当代大学生的青睐。大部分学生想要出国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而成长为国际化的人才。

(3)当代大学生有一定基础的政治、经济素养。对待国际文化交流的态度上,大部分大学生能用开放融合的心态接受外来事务的同时又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2、大学生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内部劣势因素分析(W)

(1)大部分大学生只能基本使用英语,语种比较局限,并且熟练程度较差,外语听说、表达能力不足。如在日常的英语联系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忽略英语用词的准确性,中国式英语容易使大学生在国际交流中受到阻碍。

(2)大学生群体缺少对国际大环境和不同国家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当下,积极主动学习国际知识和不同国家文化背景是当今大学生尤其是想要参与国际交流的必不可少的要素。除此之外、很多当代大学生缺少关注当今世界热门题的敏感度,并缺乏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知,。

(3)大部分学生涉外礼节知识缺乏,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可能产生误会。在交流过程中,不了解异国礼仪常识并且不能入乡随俗,不仅给人一种言行不当的感觉,严重者甚至带来国际纠纷。

3、大学生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外部机会因素分析(O)

(1)国家鼓励性政策引领。在“一带一路”等重大外交政策的带领下,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密切,国内高校把加强对外沟通和交流也看作一项重要使命。

(2)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加深。高校除了召开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短期访问交流等活动外,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尤其是跨校之间的联合培养学生计划、联合国学生实习计划等也日益增加,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可以出国交流的平台。

(3)国际人才来国的人数增加。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部分高校通过设置特定课程体系,构建国际互联网络合作平台等加深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了大批国外优秀人才来华发展。

4、大学生提升国际交流能力外部威胁因素分析(T)

(1)交流活动计划难以制定,并且实施过程比较困难,限制了学生对未来的规划。目前大学生在申请国际交流过程中,计划的设计、审批和具体的实施要经过几道程序,可能耗费较多的时间,有些计划就会延期或终止。

(2)项目较少,层次参差不齐,降低了国际交流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由于学校对国际交流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国际交流项目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同,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出国交流的愿望。另外不同学校所签署的国际项目水平不一,学生参加交流的成果收获有限。

(3)学校管理机制不健全制约学生国际交流的发展。比如选拔过程的公开透明,交换结束后的学分计算等等都需要完善,健全机制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大部分的交流项目倾向侧重优秀学生,这就使好多同学没有机会参加国际交流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

(4)交流经费问题,让许多学生在国际交流面前望而却步。目前大多数国际交流的项目没有减免和优惠,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难以承担。来自社会上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小,没办法支撑国际交流项目的数量和质量。

(5)校园国际交流文化氛围不是十分浓厚,学生很难接触到外国教师或友人进行交流。在日常锻炼口语和了解外国文化氛围的机会也随之减少。好多学生大学四年毕业也没有和外国人进行过日常交流。

三、路径选择

基于SWOT模型提出提高当代大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对策如下:

1、SO对策:发挥优势,利用机会

(1)改善校园国际文化交流氛围。设计潜移默化的校园国际交流文化,在开展访问学习等国际交流项目,以及与国际友好学校共同组织的合作教育体验项目的同时,加大投入, 改善高校的工作与学习的环境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国内高校工作和交流,让学生即使不出国门也能和国外人才进行交流,增添国际化的氛围。

(2)促进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丰富国际交流的教学平台。增加国际化教育的开展途径,通过新媒体等构建新型网络学习阵地,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的了解国外大学的课程,体验不同国家间的文化。

2、ST对策:利用优势,规避威胁

(1)健全高校国际交流管理体制。通过建立统一协调机制,使得高校国际交流过程中加快组织的效率,通过学校统一平台进行信息公布,使更多的学生能够了解和参与,为国际交流发展提供稳定的服务支持与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利益,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

(2)丰富高校交流项目。加深和国外高校间的合作,通过实现国际高校间学分互认,让国内高校开设国外合作学校相关专业,定期组织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另外,参加国际交流的大学生英语水平不一,加之不同类型的国际交流项目也有不同的特点,对于需求不同的学生配备不同的项目,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3、WO对策:减少弱势,把握机会

(1)改善大学生外语听说和阅读的表达能力,打破对国外礼仪規范了解的局限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国外也能够顺利交流和沟通。通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中外交流等活动,培养大学生对各国礼仪规范的认知,养成得体大方的谈吐,促进国际交流的顺利进行。

(2)培养学生增强国际交流的自觉性。通过学校在大学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把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并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增强学生国际交流观念,带动学生自身能力提高从而增强大学的综合竞争力。

4、WT对策:减少弱势,规避威胁

(1)以文化交流为平台,培养大学生开放主动的心态。在和外国友人交流的时候不要过于拘谨,注重对话过程中的言谈举止。提前了解国外的饮食习惯和人情世故,以开放的心态,兼收并蓄,在国际交流过程中增强自身竞争力。

(2)提高对学生交流费用的支持力度。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毕业生爱心基金,通过社会支持设立国际交流专项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创造更多的大学生出国交流的机会。

四、总结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国家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逐渐频繁。国家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国家政策鼓励学生走出去和高校积极响应的背景下,大学生通过国际交流既是文化和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是地方和地方之间的链接,又是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高校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响应号召,通过项目引进、资源融合、课程开发等国际交流途径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对自身进行合理的梳理和定位。在国外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优秀的东西带回国内,成长为国家建设助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漾滨.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J]. 当代教育论坛,2007(13).

[2] 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6-06-01.

[3] 蒋莱,王颖.本科生国际交流活动与领袖特质开发 [J].现代教育科学,2008(5)79.

【作者简介】

蔡文雪(1991—)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学历,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SWOT模型提升方法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常州中小型企业经营战略研究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生生互评能力的提升方法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于SWOT模型下的政府审计制度创新探讨
保定市高校文化对城市文化的影响及提升方法研究
如何提升幼儿区域活动的参与度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