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优化

2019-11-26田晓蓉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高校

田晓蓉

摘要:指出了创新型人才是人才培养过程的结果,而对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节点的优化,无疑是培养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以长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为例,对其过程优化的背景、思路和做法进行了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92-02

1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创新是一个国家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是知识创新、沟通和应用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等教育机构也应在提供全面人才支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新要求。创新型人才培养无疑成为转型高校的主要改革方向和发展目标。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这不仅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更关系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型人才是培养过程的结果,需要有适宜创新的校园文化环境,改革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又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学校学院的优势专业和品牌专业,更要利用现有的基础条件、办学历史、师资队伍等各方面的优势,抓住机遇,在转型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在自身专业建设方面实现了一次全面的提升。

2问题与思考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要根据专业人才的整体要求,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逐步建立起对学生学习的全面激励、主动、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充分发展的同时,又能充分发展个性,以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并具有时代特色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习得能力,充分发展优秀人格,而学生则作为一个动态的知识探索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开展积极的创造性学习,使学生更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及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适应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通过研究,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几个突出的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是由于中小学缺乏创新教育实践,到大学阶段,大学生创新启蒙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显得明显不足,而长期从事应试教育的教师则不注重启发和指导,长此以往,受此教育影响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动性。第二,缺乏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大学生习惯形成依赖心理,思维方式线性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第三,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基础各不相同,给教学实践带来很大困难,还导致了学生只强调知识、不注重能力的思维方式。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无法满足不同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这自然使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更加困难。

由此看来,问题的指向都是学生,而学生正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象,因此思考的出发点一定是“以人为本”。

2.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

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数量的概念,在重视教育方法改革的同时,实行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教育方式为基础,辅以导师制度的学生管理模式;在专业教育、项目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基于案例的教学,即现场教学和竞赛教学等教学方法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在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整体发展的多能教育,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够“一专多能、一人多用”。

2.2加强项目应用意识,构建基础创新结构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应用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对该行业的要求是突出的。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和前沿知识,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技能将在实践教学体系的主线上得到培养,教学内容体系和知识体系将在规划中逐步改革,并将研发中心建立为桥梁,协调学生进出学校的运作机制。在实践层面的协作与协同,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多赢,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3依托区域产业发展。推进服务平台建设

建立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发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开展应用技术创新,为地方经济服务。湖北省是国家中部城市群发展的核心,近年来,建筑工程的发展正如火如茶。重视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落实“四合一”的生产、学习、科研、创新服务合作机制,形成创新团队。立足湖北特别是武汉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背景,密切关注产业需求,构建多维大学生实践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应用创新的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和成果的涌现。

3实践与成果

3.1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坚持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标准对接原则,改革专科课程体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采用“树状”课程体系,即以基础为根,以足敷其用为限,夯实为要;专业基础课程为树干,以贯通基础与专业为要;专业为枝叶,以技术与能力训练为要,着力提高解决工程疑难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根据合作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完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将课程体系纵向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方向课模块;横向分成自然科学知识、技术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经济管理及法规知识、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能力结构中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结构中突出学生服务基层企业的敬业精神、创业精神、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建筑工程专业教育与注册工程师职业教育相结合,合理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3.2優化实践教学体系

在“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与课外融合,教学与研究结合”的理念指导下,构建一个多维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多维实践平台是学校内部实践环节(实验、课程实训)、校外实践环节(岗位实习)与校企合作生产、科研、实践的有机结合。由校外生产实践基地、校内实验室、校企联盟组成。研发中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多角度、多方位的实践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应用能力。

以企业真实生产流程为参照,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实战四大教学平台建设,实验以验证理论掌握新技术为要;实训以单元技术掌握和技术集成应用为要;实习平台以工程节点技术掌握为要;实战以解决工程难题和掌握前沿工程技术、实现技术创新为要。合作建立校内工程设计实训中心、工程施工实训中心,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来自企业生产实践,毕业设计的图纸部分达到施工图标准。

3.3优化教学方法手段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实施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项目教学、典型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现场教学和研讨式教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师参加教学改革与实践,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本科教学水平的提高。鼓励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用计算机投影仪和视频展示台,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化、逼真化、形象化。倡导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学习社区等辅导性教学资源,加强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外交流。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幕课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重视考核的激励功能和对学生发展的指导功能,积极改革传统考核方式,将学生的理论学习评定与课堂表现、实践技能和知识的接受过程相结合。

4结语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专业,其毕业生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宽,更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能直面复杂的工程问题,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建筑工程创新技能型人才,应该是掌握了所学专业领域的工程技术知识、接受了基本的生产工程实践的训练、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的人才,并且还要有以创新魄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着重在培养过程的优化上做了一点工作,以为引玉之砖。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教学改革高校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