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方法探讨

2019-11-26肖明肖贵

绿色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调查培养

肖明 肖贵

摘要:指出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是不是具备生态意识,生态素养的高低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成效有重要影响,虽然通过各类渠道,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得以提升,但是从总体来看,生态素养还存在诸多问题。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为切入点,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培养

中圈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9-0270-02

1引言

生态文明工作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教育的支撑,在高职教育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起“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理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如果缺乏生态文明素养,在日后的生活、工作中就难以意识到生态危机,也不会主动将环保行为付诸实践。因此,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具备生态文明素养,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

2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调查分析

为了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笔者通过抽样调查法,选择湖南省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作为样本,共发放200份问卷,有效问卷182份,其中男生54人,女生128人。本问卷共计24道问题,根据《大学生生态文明调查量表》进行了改编,考察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素养知识”、“生态文明素养行动”、“生态文明素养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几个方面,均为选择题,O~5分,分数越高,调查结果越好,并设置少量开放式题目,让学生表明自己对生态文明素养的建议和意见。

本组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文明素养知识”、“生态文明素养行动”、“生态文明素养意识”和“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得分分别为(19.72±6.13)、(17.12±5.98)、(21.92±3.77)、(17.29±3.01),总分共计(76.18±6.88)。

可见,该校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总分良好,在具体项目上具有个体差异,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生态文明知识,但是在行动和教育上,还有待提升。从单项测试内容来看,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还有一些内容不够了解。如在提到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什么?大多数学生都不了解,说明他们对这一方面的内容不太关注。关于“白色污染”、“臭氧层破坏”、“海平面赤潮”、“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营养化”、“环保法律”、“低碳生活”、“垃圾分类”、“绿色食品”调查得分上,总体情况较好,学生也意识到自己生活与生态文明素养之间的关系,但是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政策还不太了解。

在素养方面,多数大学生对于生态环境都具有忧患意识,有责任感,但是还缺乏理性认识。在调查中,98.2%的学生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问题;68.5%的学生会主动关注环保问题;仅有38.7%的学生愿意缴纳环境保护费用。这说明,虽然整体上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较好,但是行动力度并不大。

在教育上,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的新媒体、手机、互联网对自己的文明素养有重要影响,他们对生态文明课程教育普遍不太满意。虽然该校已经开展了生态文明教学课程,但是教学方法依然单一,学生在课堂上仅仅能接触浅显的生态文明知识,缺乏实践认识。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育方面,需要做到分阶段、分层次,引导大学生将其内化于自己的生活、学习中,提高他们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度。

3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方法

3.1优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与学校教育有密切关联,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上,要对生态文明课程内容作出科学安排,汲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生态价值精髓,加入“生态法学”、“生态道德”、“公民权利义务”的专题内容,让学生能够对相关法律有全面了解。同时,引入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如《自然辩证法》《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等,这些著作中都提到了“人与自然”的问题。同时,要利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内容,融人“美丽中国”的治国理念,与时俱进,及时让学生知晓我国生态建设工作取得的进展与成效。理论的讲解要做到深入浅出,趣味生动,结合现实案例,切实让学生感受到生态文明与自己生活、社会现实的密切关联,丰富他们的理论体系。为此,有必要将生态文明课程纳人通识教育计划中,这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客观要求,也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观的有益方法。建议各个地区结合自身的地域生态特色,构建出具有地域性的生态文明教学理论体系,并融人专业课教学内容,构建出兼具针对性、普适性的生态文明教学课程。

3.2推行多元化的生态教育形式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结合当前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专业发展、思想特点,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方式,综合利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借助新媒体技术讲解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生态内容,增加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同时,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泛、形式自由灵活,能够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新的契机,也可以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高职院校需要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校园网、短视频平台为学生普及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并开发出具有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微课,实现线上、线下的衔接,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微电影”、“自然景观大赛”、“生态知识竞赛”、“环保主题征文”等,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在校园方面,也要重视绿色生态环境的建设工作,既要给予学生环境舒适的宿舍、教室,更要创设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如:增加绿植、使用节能灯、推廣可降解包装袋、增加垃圾箱和感应水龙头等,倡导大学生主动践行节能环保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实践中激发学生参与生态保护工作的主人翁意识。

3.3丰富生态文明实践内容

高职学生,他们具有开拓的视野与良好的自主创业能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开展,既要依靠理论、更要注重实践。一方面,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挖掘生态文明教育方面的内容,并为他们提供便利和支持,不仅能够开发出生态文明的社会资源,还能够吸引更多有识之士的加入这个队伍中,自主创业也很好的解决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锤炼了他们的各项能力,为他们后续的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定期开展环保活动,美丽的校园不仅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所,也是他们的成长家园,通过成立生态文明社团,发动学生自觉参与,组织生态文明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生态文明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这种活动是多元化的,不仅可以开展传统社团活动,还可以举行知识大赛、演讲比赛、环保旅行活动等等,让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的意识到生态文明的紧迫和重要,自觉投入实践中,早日实现“美丽中国”的愿景。

3.4强化大学生生态文明的内心自觉

从现实角度来看,人的本质其实就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性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改善,最后到达新的境界。要提高高职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还要将其内化于他们的内心自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教育工作中,要不断强化、引导学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能够认可生态文明的意义,自觉做到知行合一,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群力群策,创设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以“协调创新”、“绿色开放”、“发展共享”作为理念,引导学生敬畏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投身于生态道德实践活动中,做到内化于心,外显于言行。

4结语

在经济发展下,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污染”、“环境破坏”问题,为了解决生态危机给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走“生态文明”战略是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主体是“人”,只有提高人的生态文明素养,践行到实践中,才能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对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有着重要影响,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还不算理想,为了解决现有的问题,需要从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等多方面着手,为学生传播先进的文化理念,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强化实践育人,进一步彰显出学校的树人功能,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教育平台,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的生根发芽,让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和经历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素养。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调查培养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