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思考
2019-11-26杨呖邢丹刘海
杨呖 邢丹 刘海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是中国与世界在相互交融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升华。当高校肩负“立德树人”重任之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将通过校园文化的打造,深刻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因此,本文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作现实思考,以便探究出践行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现实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10-0034-02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概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致力于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智慧结晶。它建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国情之上,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精华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以“二十四字”高度概括和凝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下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的十九大指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并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在党中央的重视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工作,也为社会各个领域提供了指引与方向。
(二)校园文化建设概述
高校是社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日益得以重视,教育部、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为校园文化的营造、建设、提升做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
高校的校园文化。应是积极、健康、有传承性意义的文化积淀,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融统一。高校教育的主体对象是“人”,高校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因此,“文以化人”与“文以载道”结合,将促进“文化”本身对“人”内化与外化作用的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充满着对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教育、引导、凝聚、激励等多方面意义。帮助祖国的未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树立正确“三观”,打造美好“中国梦”。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交融的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代社会文化的重要建设平台。在于高校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以文化为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与普及,将为高校师生树立同一种价值观,使得上下齐心共促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定位、遵循校园文化建设规律而打造的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将为不断满足全体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都以“立德树人”为依托,从本质上来看是一致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基础。建设符合党与国家、党与人民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标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高校校园文化才会更具有生命力与蓬勃张力,才能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将在文化建设主阵地——高校的长远辐射下,不断向前推进。从发展推动力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已然形成了多种方式、多个层面、多个领域的意识联系与实践探索。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按照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精神指示,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落地生根、发芽结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具体实践中,已产生一定成效。但存在些许不足:
(一)思想层面:引领作用有体现,但深入融合较为欠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融人主要表现在高校内涵建設、师德教风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与综合素质养成等方面。高校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通过结合融入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内容,塑造起一批品牌活动内容,如厦门大学“四种精神”项目、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守初心励青春”红色文化育学子项目等。在形成独特的校园文化品牌的过程中,增强了广大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归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毕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产物,因此,在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时,往往会陷入“两张皮”的融入困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但融入的过程一旦失去“整体协调推进”,就较容易形成单一条线,单兵作战。也就造成了一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没有“特色精神提炼”,也没有“整体系统保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交融意义。
(二)实践层面:特色养成有成效,但行动创新较为缺乏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各个高校依托本校特有的人文底蕴、历史积淀,通过社会、学校、学生多方需求的结合。积极探索出了一批形式多样、意义丰厚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以引领学生勇于开拓进取、勤学求真、笃行善行。在国、省级较有影响力的建设成果有:吉林大学原创音乐剧《黄大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原创舞蹈《我的同学:钱劲松》等。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但需要高校根据自身情况来挖掘、探索,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一旦浮于表面的应对,而欠缺了内质探析,校园文化活动就会存在活力不足、形式单一等情况。一是活动内容局限于普通讲座、交流。没有着力探究高内涵、新形式、广受益的文化活动,导致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二是重活动数量,轻活动质量。学生乐于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但没有物质保障、经济保障与制度保障之下的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形不成系统品牌活动。三是活动参与对象单一。高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但是,高校除了学生还有教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等群体。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整体的塑造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面向所有群体的意识打造,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中,全体人员的融人程度较为缺乏,对高校整体氛围的营造形成一定阻碍。
(三)宣传层面:与时俱进有推动,但吸引力较为低浅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光从思想层面、实践层面进行考量,还要从宣传层面,共同引领师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校园文化建设的宣传也变得更加灵活、多样。因此,除了传统的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方式外。也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的平台优势、资源优势与宣传优势,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生活、玩乐工具,转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比如微信、QQ、抖音、移动H5等多样化的新媒体传播交流方式。切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宣传融入,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工作服务。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创新“数字化迎新”的扫码入学:上海交通大学“微校平台”数字校园建设等。
虽然新媒体宣传的介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变得更为便利。但是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一是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设之间的融入程度尚不到位,既有主观人的因素,也有客观物的因素,所以双方的亲和力与吸引力还不够。缺少大量深度的、师生喜闻乐见的素材融入。二是新媒体的实际运用没有形成体系,高校与二级学院都有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平台之间互通性较弱,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趋于雷同,也缺乏互通,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地位。三是宣传的互动联系较弱。不管是线上线下,还是传统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之下,暂未形成良性的互动沟通,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过于单向性。良性的互联互通。可以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更为实在、可靠。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厘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是“引领”工作做实做细的关键环节,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积极精神面貌、良好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
(一)提炼特色,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再提升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是“三全育人”的主战场。每所高校也都有自己的精神特质、人文内涵与价值追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辩证、有效的梳理出高校校园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近、相通的、有时代意义与价值的“化人”内容,着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学校精神,实施大学精神培育计划。如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精神培养、校史校情教育以及扩大校园活动影响。
(二)规范制度,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再加强
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需要有常态化、高效化、制度化的保障与实施,即实施制度文化建设计划。“以人为本”是高校管理的核心理念,在打造校园制度文化时。要“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并通过多种途径吸纳广大师生的合理诉求,增强师生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行为中的有效性。如健全現代大学制度,完善管理规章制度,完善民主监督制度。
(三)增强互动,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再升级
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贯穿教育教学与学习生活始终,即实施品牌活动建设计划。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水平最终要落人高校师生的日常行为。因此,要通过把精神文明创建与日常行为规范建设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鼓励广大师生自觉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和推动者。如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学生社团作用。
(四)强化影响,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再创新
新时代新征程,新方式新影响。在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着力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凝聚力与影响力,即实施文化阵地建设计划。新媒体时代,高校应积极争取与网络信息媒介的合作与支持,加强网络专业学习、数字化校园生活,打造全方位、多渠道、新媒介的校园信息服务,以丰富多样的创新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融入校园学习生活之中。如加强校园文化媒介建设、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制定校园视觉形象识别系统(VIS)。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最鲜活的理论体系,是当前最先进的理论创新成果,同时,高校校园文化的生命力也在于传承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需要高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上下同步协调才能实现最终的统一,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