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小练笔,读写巧结合

2019-11-26葛伟

文理导航 2019年36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葛伟

【摘 要】加强读写互动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据,以随文练笔促进读写互动,能有效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增强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和谐、循环的读写体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文练笔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位于“工具性和人文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要将理解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能够运用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就应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读写互动,强化随文练笔。那么,该如何结合文本内容优化读写结合的设计,真正为学生表达意识的发展助力呢?

一、浸润生活气息,激活表达欲望

任何形式的练笔都是学生想要倾诉与表达的需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激活学生内在表达欲望,而不是硬性要求学生机械地模仿。简单有效的小练笔,可以从链接生活资源做起,模拟生活中的场景,为习作表达的敏感力补位,在可感、真实的言语交际情境中奠定情感与认知的基础,营造交际磁场,优化读写结合训练效果。

课文《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生动真切地记述了两个受伤日本孤女在战火中受到聂荣臻将军的关心照顾,并想方设法送她们前往日军驻地的经过。然而在当时的抗日战争时期,聂将军的做法会让很多乡亲和战士们感到不解和质疑。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站在乡亲和战士的角度写下自己想要对聂将军说的话,运用在《学会劝阻》中学到的方法情真意切地展开劝说。战争的残酷、日军的凶残、中国人民的流离失所,都成了学生笔下的具体语言材料,此举不仅搭建了语用平台,且有力补充了文本的故事背景。随后,引导学生“变身”为文本主人公聂荣臻将军,站在聂将军的角度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说的话,这样的换位思考,不仅让学生产生了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聂将军至仁至义的宽广胸襟,走近了日本人民口中的“活菩萨”。

在上述教学中,鲜明的角色体验和生活场景的浸润,很好地跨越了读和写之间的鸿沟,在交际磁场的支撑下,学生写作时有了方向,人物内心的纠结与考量在学生笔下得到了充分而实在的展现,言之凿凿、情之切切,推进了读写结合的实效。

二、聚焦文本结构,增强谋篇能力

反观当下语文课堂,开展课堂小练笔更多聚焦于词句表达特色的仿写,而从谋篇与选材特点为视角开展练笔的较少。小学高年级阶段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结构较为复杂,文本篇幅也明显增加,教材中的很多“范例”,无论是选材、描写,还是布局谋篇,都蕴藏着作者独特的智慧。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有效“范本”,教师应聚焦篇章,结合课文的谋篇、选材及具体描写,探索读写结合训练策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回忆性文章《理想的风筝》一文选材精巧,结构严谨,意蕴丰富,思想深邃,将刘老师的精神品质和“我”的感受描写得淋漓尽致。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文本内容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刘老师的乐观自信及对生活的热爱,并概括出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这三个事例。随后,就这三个事例展开合作探究,分析这三个事例的选择视角及写作意图。经过探讨发现,作者所选的三大事例分别是从课外、课内、生活三个角度去描写刘老师的精神品质,即从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两个方面来突出人物品质,这样的写法读起来更具感染力。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写的是“我”的老师,为什么题目却是“理想的风筝”呢?以提问的形式揭晓题意,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我”的心情:那写过无数个粉笔字的手,因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而亲手制成这个风筝,同时也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理想的种子,在心中升腾起理想的风筝。将人物内心情感依托在某一个具体的事物上,能够使文本表达的主题更集中、更鲜明。作者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及选材的真实、典型、新颖,都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本。教师可适时开展习作练习,要求学生描写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并在课堂交流自己会选择怎样的典型事例,并尝试选择一个具有象征性的事物,将之贯穿于习作的始终。

写作是一种释放,但前提是吸收和积累。在这一案例中,笔者抓住文本结构、素材选择及谋篇构思,很好地实现了以仿带写、以仿促写,并在仿中求变、仿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过渡为培养学生自主独立习作的能力。

三、强化文体意识,提升表达素养

读写结合是一个老话题,许多教师一直信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在语文课堂以读为主、读写并重。然而,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先生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提出了“写作本位”这一颇具颠覆性的观点。随着这一观点的提出,文体意识在语文课堂也得到了有效渗透,也为读写观念的重构提供了新的实践方式。因此,教师应抓住不同个性的文章体裁,上出独有的味道,以学生认知需要为视角,开掘出最适合的训练内容,在感悟文体魅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表达素养。

以“人间真情”为主题的课文《最后的姿势》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作为一篇通讯报道,课文与一般的叙事文本区别较大,主要表现在对事例的选择和描写视角上。教师在教学时应抓住文体的特定特征,可从如下视角开展读写结合训练:

(一)异质类比

辨析通讯报道中的环境描写。找出课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如“天空阴沉沉的”“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 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腾空而起”“地动山摇”等,让学生对比以前学过的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思考这篇通讯报道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独特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这三处环境描写并没有集中呈现,而是顺着地震发生的程度变化和造成的影响程度顺势写出,因此描写一次比一强烈,这样与事态发展结合在一起的描写手法,能够更好地渲染氛围。通过异质类比的辨析,能使学生领会到环境描写在表达中的作用。

(二)内部自比

借助不同角色的回忆侧面描写谭千秋老师拯救学生的过程和细节。作者没有目睹这一过程,不能自吹自擂,所以借助師生、救援人员等不同角色的口头转述进行间接描写,还原事件的发生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选择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物,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样的描写不仅体现了通讯报道的真实性,且更具感情色彩,口头转述来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这样写才更具针对性。

通过异质类比、内部自比两个环节,能使学生了解新闻通迅的最大特点和创作时的重要方法,在把握文本特征的同时也会对谭千秋老师的无私大爱有深刻感悟。在此基础上开展练笔:运动会上,XXX同学在跑道上摔倒,班主任老师带着他前往医院进行医治……根据这一材料,要求学生借鉴课文中环境描写的方法、采访他人等方法写一篇通讯报道,学会借助访受伤学生、家长及医生之口刻画出老师身上爱与责任的形象,通过侧面描写推动情节发展,把握通迅报道的创作“密码”。

教师基于文体特征,巧选读写结合训练点,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在鲜明的文体特征下,引燃创造的火花,将文体特征与练笔内容有机整合,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读写互动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读写互动,合理选择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在相互迁移的基础上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实现读写训练的有机整合,让习作从“小树木”走向“大森林”。

【参考文献】

[1]高源.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同步提高的教学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4,6:39-40

[2]吴崇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析[J].黑河教育,2018,4:50-51

[3]戴春燕.让阅读与写作比翼齐飞——浅论读写结合的重要性[J].语文天地,2018,10:67-68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