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巧用民间童谣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019-11-26刘文丽

文理导航 2019年36期
关键词:语文素养提升

刘文丽

【摘 要】作为一类宝贵的社会资源,民间童谣有着重要的语文教育功能,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可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因此,本文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如何巧用民间童谣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大化提升,旨在使其在感受祖国文化独特魅力的同时更好地成长发展,顺利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关键词】民间童谣;语文素养;提升

语文是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阶段不可或缺的基础学科,而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与提升是素质教育实施中强调的关键点。民间童谣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类文学形式,教师要在深化认识民间童谣的过程中将其和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最大化地发挥其德育等功能作用,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活力,使各层次学生在不断获取知识与情感体验中培养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品德修养等,在丰富文化积淀的同时提升语文素养。

一、基于民间童谣的课前预习,激发兴趣积累语言

兴趣激发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必要前提,而语言知识积累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在应用民间童谣过程中优化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感知、了解民间童谣中轻松、愉快、高效地预习新课文内容,深化感知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在兴趣激发中实时积累语言知识。

以《小公鸡和小鸭子》为例,这是一篇童话,语言简明易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插图朗读课文内容,很快便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述了小公鸡、小鸭子各自的习性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中有机联系“放鸡鸭”这首民间闽南童谣,合理化整合的同时优化完善课文课前预习环节,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课文内容与“放鸡鸭”民间闽南童谣,便于学生在观看微视频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的鸡、鸭有全新的认识,顺利激起学生对新课文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师要联系课文生字、重要词语、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从识字与写字、读懂句子、理解词语等方面入手,设置梯度明显的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在民间闽南童谣的作用下轻松、愉快地理解课文知识点,在预习任务完成中能够正确区分小鸭子、小公鸡,在文本及民间闽南童谣对话交流中深刻体会对应的主題思想,在情感获取中有效激发兴趣的同时科学积累生字、词语、句子等方面语言知识,在无形中培养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等良好品质,为进行有效课中学习及提升语文素养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二、基于民间童谣的课中教学,锻炼思维发展能力

思维锻炼、能力发展都是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所在,课中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将民间童谣巧妙渗透到小学语文课中教学中,在优化完善教与学各环节的同时,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文知识中深化锻炼思维,促进学生语言积累、语言表达、探究实践等能力的发展。

以《传统节日》一课为例,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与此同时,在新课标下,引领、指导小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以及激发其爱国情感是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师要在解读“传统节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难易度适中的民间闽南童谣引入课中,比如,新编闽南贺岁童谣——围炉歌,在多媒体文字、动画、声像等协同作用下,将之直观、生动地呈现出来,在丰富《传统节日》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其趣味性、生动性,便于学生在了解、模仿、学唱这首新编闽南贺岁童谣中进行有效互动、交流,在活跃课堂氛围中顺利展开新课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结合我国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风俗习惯,有机整合课文内容的同时将相关趣味民间闽南童谣引入其中,合理讲解课文知识的同时巧设多样化的思考问题,便于学生在朗读课文、学唱闽南民谣中进行有效思考,在问题解决中深化把握课文及民间闽南童谣内容与主题思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不同传统节日作用的民间闽南童谣,设置形式多样的课堂表演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观看对应视频的基础上自由组合,在互动、交流的同时,根据视频内容、主题及自己对传统节日文化的认知,巧用掌握的语文知识、技能,合理编排情境对话,在诠释不同角色中深化锻炼思维,在发展语言积累、语言表达、实践探究等能力中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促进文化素养的形成,确保课中教与学目标在民间闽南童谣的渗透中顺利实现。

三、基于民间童谣的课外实践,有效塑造健全人格

教师可以在反思、总结小学语文课内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基于民间童谣的课外实践活动,让班级各层次学生在多样化语文实践中与民间童谣近距离接触,巩固复习课内知识的同时锻炼语文能力,在了解、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品德修养、塑造健全人格,体现民间童谣的实用价值。

以《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为例,教师要在反思、分析、总结课内教学的基础上以民间童谣为切入点,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为导向,在延伸拓展课内的同时科学开展课外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具有趣味性、节奏性等特征的和动物相关的民间闽南童谣引入活动,如学唱民间童谣、看图讲故事、童谣情境表演等,并设置难易度不等的实践任务,确保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基于民间童谣的课外语文实践中,在层次化实践中高效巩固复习课文内容知识,并与和动物相关的闽南童谣近距离接触,在积累语言知识、锻炼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文化积淀,在把握闽南童谣中蕴含的文化元素、思想情感中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思想情感、审美情趣、品德修养,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道德观中有效塑造健全人格,持续提升语文素养。

总之,民间童谣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客观折射,有较高的教育价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用民间童谣,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深化理解多样化的人类文化,在发展多方面能力的同时塑造健全人格,有效提升思想境界与语文素养,更好地传承、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客观展现将民间童谣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陀扬连.素质教育背景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9):28

[2]姜欢晓.主题阅读:小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有效路径——小学语文“主题阅读”课例开展策略浅谈[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8):50

[3]郭红云.语文课堂与实践活动整合,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实践[J].魅力中国,2017(14):165

[4]高利颖.传统文化背景下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几点启示[J].商情,2018(14):221

猜你喜欢

语文素养提升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为小语课堂“瘦身”,为学生语文素养增“肥”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