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以社会适应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其提升体系构建
2019-11-26汤龙升宗晓蕾
汤龙升 宗晓蕾 杨 剑
(1.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科技学院建筑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3.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和本。”并对大学生刻苦读书、提升学习能力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也是为大学生学习能力给出了新的范畴界定。
一、大学生学习能力研究现状及其新范畴
1.大学生学习能力研究现状
关于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研究,早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预言家阿尔涅·托夫勤就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习能力”的人[1]。王端庆从大学生就业和可雇佣性的角度认为,学习能力是关乎大学生职业选择和职业成功的一种重要能力。司徒英杰明确提出大学是从学习书本知识过渡到适应复杂社会的重要阶段,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对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2]。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成为衡量社会适应力的重要指标。
关于学习能力的内涵研究,彭希林等认为学习力的内涵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学会分享与合作[3]。王若梅在 《中美两国大学生学习能力之比较》一文中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诠释,她认为学习能力主要分为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联想力等能力方面和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特殊能力方面[4]。余勍指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围绕学习目标,在实践中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不断学为所用,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5]。
关于学习能力的现状研究,我们党早在十六大报告就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首玲莉表示当前大学生表现出自主学习能力差、不善于利用网络各种资源、缺乏学习兴趣以及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征[6]。单颖等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状况达中等水平,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资源管理能力与学习行为管理能力均为一般水平。其中,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说明大学生学习能力尚有待提高[7]。
关于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许多学者提出了转变学习观念、加强实践环节学习、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及建立学习小组等对策。
2.新时期大学生学习能力新范畴
关于学习能力的定义,很多教育学者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都有不尽相同的解读,但本质是一致的,它作为大学生能力结构组成要素之一,是指主动、系统地获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传统的学习能力范畴主要包括基本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但随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以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时期被赋予了新内涵。纵观目前对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相关内容的探究,本文认为大学生学习能力范畴除了有传统的内容外,还包括跨文化交流理解合作能力、跨领域思维决策判断能力、性格要素、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高校把握学习能力的新范畴,并注重大学生新形势下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大学生社会适应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以社会适应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核心素养”视域下以社会适应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
2018年5月在蚌埠市大学城以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4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核心素养”及“社会适应力”的认知和认同状况,以及大学生新时期学习能力现状两大类主题。本次调查共发放400份问卷,回收353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88.25%。样本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样本分布表
样本中男性比例为47.31%,女性比例为52.69%;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比例为37.96%,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比例为为42.21%,研究生比例为19.83%。因此本次调查中,男女比例均衡,各年级比例也相对较为均衡。
(1)大学生对核心素养及社会适应力的认知和认同情况
根据问卷系统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在填写这两个问题上犹豫了较多的时间,这间接地说明其均对这两个问题产生了疑问,甚至有一定数量的受访者直接放弃填写这两个问题。
①大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和认同情况
由调查可知仅有16.15%的大学生对核心素养有充分的认识,23.51%对核心素养有一定认识,但是高达60.34%的大学生对核心素养没有任何了解,说明蚌埠大学城的高校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较差,直观反映在图1中。
②大学生对社会适应力的认知情况
图1 大学生核心素养的认知与认同情况
由调查可知样本中仅仅有13.88%的大学生对社会适应力具有充分的认知,还有21.53%的大学生对社会适应力具有一定的认知,而64.59%的大学生对社会适应力不了解,说明蚌埠大学城的高校学生对社会适应力缺乏足够的认知,直观反映在图2中。
图2 大学生对社会适应力的认同情况
(2)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
①大学生学习能力总体情况
由调查可知在蚌埠地区高校学生中,其中53.26%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一般,有22.1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强,还有24.6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弱,直观反映在图3中。
图3 大学生学习能力状况
②不同类别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判断不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使用列联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首先判断不同性别的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别,从表2与表3可以看出在调研地区的高校学生中女性比男性的学习能力更强。
除了性别之外,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能力上一般也存在显著性差异,从表4可以看出低年级大学生与高年级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差距较小,而本专科生与研究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较大。
表2 性别与学习能力交叉表
表3 性别与学习能力卡方检验表
表4 年级与学习能力交叉表
从表5与表6可以看出低年级本专科生与高年级本专科生在学习能力上不存在明显差距,主要由于本专科生的学习环境相同,学习能力的好坏更多取决于自身。
表5 年级(本专科生)与学习能力交叉表
表6 年级(本专科生)与学习能力卡方检验表
从表7与表8可知,本专科生的学习能力明显弱于研究生,主要由于研究生升学的过程是对学习能力的一次筛选。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研究生对学习的认识更深刻些,学习自主性也相对较强。再者,研究生阶段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表7 年级(本专科生与研究生)与学习能力交叉表
表8 年级(本专科生与研究生)与学习能力卡方检验表
③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强的大学生比例甚至不到四分之一,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而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必要性方面问卷结果显示,87.81%的同学认为学习能力提升很有必要,它是升学、求职、后期职业发展等方面获得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
2.当前大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
(1)学习自主性不足
调查中60.06%的同学表示自身学习自主性不足,相对于初高中阶段的高强度高压力状态,大学生极易产生放松心理,学习自主性欠缺。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坚持以本为本”,要求加重本科学业负担,在当前高校教学模式下,也就是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要求。同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巴斯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只有2%对将来有用,其余98%均要通过后期的自主学习获得,即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8]。因此不管在校园学习还是后期在社会的发展,均需要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表8 大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点列表
(2)跨文化学习能力不强
75.07%的被调查学生表示跨文化学习方面能力短缺,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渐走向世界,世界也在注视着中国。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外文化的多渠道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社会信息化也大大提高的国际互联网使更多的人足不出户便涉及到跨文化交际,跨文化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调研数据表明,当前高校大学生跨文化学习能力不强,精力多集中于专业课程学习,跨文化学习仅局限于外语课程的学习,学校提供的国际化交流机会也不多。
(3)性格养成、责任担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所欠缺
当前高校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主要集中在性格养成不健全、责任担当意识薄弱以及人际交往障碍等方面。大学生对性格养成、责任担当、人家交往能力方面学习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没有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同时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引导也有所欠缺。
(4)职业规划能力不佳
调查研究表明41.36%的大学生在专业、职业选择上没有具体规划,大学期间处于迷茫状态,一定程度上存在跟风现象,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不利,也给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终究会面临走向工作岗位,学习提升职业规划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的基本能力,也是良好职业发展的前提。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以社会适应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体系探索
1.围绕六个聚力,全面对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十九大报告中近五年成就中也提及了“培养全面的人”的六大核心素养。它源于2016年9月13日北师大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责任、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也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都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最初靠家庭和学校教育,随后靠自身的不断学习完善,体现出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也体现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提出了对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提升标准,聚力于六大核心素养,以六大核心素养的18个方面为着力要点,全面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
2.抓好七个结合,全力推进学生社会适应力提高
社会适应力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实践走向。社会经济与科技越发展,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也要不断提升,而且就业压力和竞争性越来越强,对大学生而言,社会适应力要求下的能力提升必须不断加强和调整,进而适应社会。社会适应力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同的专业和层次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本科层次院校而言,大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首要前提,这是学习能力中最基础的一环,要求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方向和需求,社会适应力则更侧重的是实际运用能力,不仅仅是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而且更需要实际工作和交往过程的沟通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不断提升。
表9 学习能力提升的“七个结合”
表10 “五个机制”具体内容列表
根据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结合社会适应力提升要求和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探索发展性学生管理制度,提出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七个结合”,它们系统结合,环环相扣,综合提高,切实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社会竞争力。
3.完善五个机制,全心做好学习能力提升制度保障
“核心素养”视野下以社会适应力为导向的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体系的顺利实施,不仅在于体系本身的可行性,同时与之配套的保障机制也必不可少,健全“五个机制”来保障“六个聚力”和“七个结合”的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