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实证分析

2019-11-26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意向薪资毕业生

徐 云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01148)

一、研究背景

根据《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为368.83万人,占2018年高校招生总人数790.99万的53.37%;2019年《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9年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达到834万;同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再扩招100万名高职学生,高职教育暴发式增长的背后使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同时,根据《2019年中国经济展望》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逐渐增大,GDP增速预计为6%-6.5%,GDP每增长1%,能拉动150万人就业”[1]。

就业人数增长和经济增速放缓并存,造成高职院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工作是完成高校就业问题的关键。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消极,就业动力不足,与国家和地方就业政策形成显著矛盾。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重在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选择的关键因素、影响程度及其原因,为政府制定相关就业政策提出理论依据和数据参考。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的理论因素分析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选择的因素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应该真实、全面、客观地分析与把握。这一问题也引起国内学者普遍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心理资本的视角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心理资本(包括个人积极心态和就业能力)是就业的内在推动力量,并提出了以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四位一体的心理资本提升体系[2]。二是以就业意向测评为基本数据,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模型,得出就业能力、就业观念和就业资本对毕业生就业意向有显著影响[3]。三是以资源视角理解大学生的可就业性,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心理资本三类型八要素构成3C模型,认为三种资本可就业性是由个人、学校、家庭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整合三个方面的力量共同促进大学生可就业性的开发[4]。

以上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形成了可参考和借鉴意义的成果。本文基于此基础上,对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综合因素加以归纳、整理、分析和扩展,从而为高职院学生就业工作提供具有可行性的政策建议和数据参考。

(一)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的个体特征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的个体因素包括性别、家庭环境、是否有社会实践经验、薪资水平预期、工作前景、企业知名度、预期工作地等[5]。

1.性别特征

随着社会分工的显著性及男女生体能特征、思维方式等因素,不同性别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是有明显差异的。男生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女生乖巧心细的特质,赋予他们在工作中具有不同的职位要求。而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一线基础性操作工人,所以,这种对性别差异化要求尤为显著。

2.家庭环境特征

家庭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性格、社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社会责任感、自主创业能力等方面,同时也对就业意向、就业心理的影响起重大作用。具有良好家庭环境背景的高职院校学生与家庭环境不理想的学生就业意识和就业态度、择业观等方面差距迥异。这也是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逃避不了的重要因素。

3.社会实践经验特征

由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要求培养具有动手能力强且兼具相关专业性知识的操作型人才。所以,社会实践经验越来越被学校和企业认同,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纪律性、良好的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样的学生就能够更快地熟悉操作岗位要求,融入团队协作,完成企业既定目标。

4.薪资水平预期特征

所谓的薪资水平,指企业能长期且持续给予员工福利待遇水平,具有长期持续稳定性的特征,也是企业能否稳定持久发展,员工对企业认可度、忠诚度的基本指标。薪资水平还是企业员工工作持续的稳定器。

5.工作前景特征

企业前景,即根据现有的发展水平和环境,对企业的后续发展情况如未来发展方向、水平、规模等的预测和推论。企业前景和个人工作前景呈正相关,个人工作前景是在企业前景的基础上,个人的职业规划、薪酬、认可度、职位、职称等摆脱不了企业发展这个前提。原则上来说,两者具有一致性的特点。

6.企业知名度特征

企业知名度,即企业被大众熟知的程度,对企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有直接关系,同时也间接影响个人发展。个人发展依附于企业发展,个人的发展对提高企业知名度也有促进作用,企业的知名度也是反映企业能否长期健康发展和企业员工稳定性的指标。

7.预期工作地特征

工作地一般分为一、二线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城市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完备,发展空间和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可期,企业给员工的待遇较好,但同时对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

(二)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的社会特征

1.城市化水平

由于我国是城乡二元型经济结构明显的国家,农村的经济发展、生活水平远落后于城市,而作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特征,要求学生留在城市,人尽其才,能够发挥自己所学专业优势。因此,城市化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

2.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率与失业水平是负相关的,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吸收就业人数就越多。所以,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小决定了城市的就业量和容业量、就业潜力和容业潜力的大小。

三、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取与介绍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意向,把它作为被解释变量,属于二分变量。而当被解释变量呈现二分位特征时,采用一般的回归方法,残差项容易出现异方差,无法保证估值会落在单位区间内,导致回归结果不准确。因而需要采用Logit离散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6]。

Logits模型是由Logitic概率密度函数而来,若变量t是Logitic的随机变量,基本形式如(1):

在Logit模型中,观察到的y值为1的概率为:

令 Zi= α+βxi,则(2)变形为(3)、(4);

由(3)/(4)得

将解释变量扩充为多元,得出一般Logit回归模型:

由于被解释变量为二分变量,因而本文采用逻辑法进行计量回归分析,方程为:

(二)变量选取及解释

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把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选择的因素分为两类:个体特征和宏观经济环境。而这两类一级指标又可以细分为二级指标,学生的个体特征主要可以用性别、家庭环境、社会实践经验、薪资水平预期、工作前景、企业知名度、预期工作地等六个指标,分别用字母 X1,X2,X3,X4,X5,X6,X7来表示,宏观经济环境可细分为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指标,分别用字母X8,X9具体见表1。

表1 变量赋值表

(三)数据来源与计量方法

为了能够对高职院毕业生择业选择意向影响因素有更好地了解和把握,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六个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10份,每所高职院校发放85份,收回问卷486份,有效问卷365份,其中男生205份,女生160份,男女比例1:0.78,统计分析采用计量软件STATA11进行。

(四)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STATA11的Logit模型的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为0.769,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因素这个被解释变量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拟合优度效果良好。因此,本回归模型结果可信度高。在表2的回归结果中,回归系数符号反映了与学生就业意愿相关关系。符号为正时,表示二者正相关,即该因素是导致学生参与就业的直接原因;如果符号为负号时,表示二者为负相关,即该因素不能直接导致学生参与就业。

表2 修正后计量回归分析结果

从计量回归分析结果显著水平看,在8个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愿因素中,家庭环境、薪资水平预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作前景对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就业的吸引力最大,其预测准度为85.765%。因此,我们把这五项作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愿的主要因素,而薪资水平又是五项中最重要的,与现实吻合。从调查结果看:

1.高职院校68.2%的毕业生的薪资期望值在5000元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薪资期望与就业意向呈强正相关关系即就业意向淡漠的学生,企业能够给的薪资水平低于他们的薪资预期而就业意向低。

2.高职院校毕业生对留在经济发展水平快、城市化水平高的城市愿意较强烈,也比较在意企业的知名度和工作前景。可以推断出,大部分就业意向淡漠的学生在择业过程,偏理性且要求较高。

3.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愿与社会实践经验成负相关。结合调查问卷可推断出,学生越具有社会实践经验,对工作越惧怕,有逃避就业的心态。原因可能为:家庭条件较好,不担心基本生活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面向一线工作,工作苦、压力大、薪资低,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工作。

4.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就业意愿起重要作用,与就业意愿呈负相关。主要是因为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更高,如希望孩子继续提升学历、出国或寻找更好的工作岗位。还有一部分学生在良好的家庭成长环境下,自愿失业成为“啃老族”。而家庭环境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更希望能够先找到一份工作独立,减少家庭经济负担。

5.预期工作地与就业意向成负相关,说明学生择业后对预期工作地没有太多的要求。或者是计划中希望在预期工作地,因为各种原因而作出的相机抉择。

综上所述,在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选择中,薪资水平预期、家庭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工作前景五个因素是决定学生择业的重要因素。其中,薪资水平预期是最重要的因素。

四、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的政策建议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体层面

1.加强专业知识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随着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也不断提升,现今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不能与社会实际相接轨,这需要高职院校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来弥补专业理论知识的不足,在社会实践中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变成自己的一套独有的工作体系,同时在实践中也能找出自身的不足与差距,提升自身的沟通组织协调能力,有针对性地加以学习和提高,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意识与竞争力。

2.完善就业自我自知,理性看待就业选择

自我认识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向不可或缺的因素。通过就业指导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们具有正确的择业观,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正确职业,摒弃人云亦云或从众心理,结合自身特点和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所选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而不是职业,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学校层面

1.加强就业指导,改变学生就业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意识淡漠,有部分学生虽然理性,但不能实事求是地面对社会现实,对社会抱有不切实践的幻想。

根据2018年中智咨询人力资本数据中心显示,应届高职院学生整体平均工资4016元/月,低于毕业生预期的5000元/月的薪资标准。第一,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让学生们提高就业认识,通过分析、讲授、评估学生的能力,消除就业误区,确立学生价值,发现学生自身的优劣势;第二,让学生们了解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围绕社会需求合理构建自己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第三,可以帮助学生提供科学的规划和就业指导,使学生改变就业意识,选择有效就业(如图1)。

2.提升实践能力,加强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培养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尽快融入和适应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现今立足于社会的关键,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学生实践,并根据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否则培养的学生“中看不中用”会造成社会出现“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现象。这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宏观环境层面

1.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城乡不平衡二元经济结构,为高职院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经济环境

图1 2018年企业应届生起薪标准(元/人)

经济理论与社会实践都证明了:好的经济发展,对就业的承载量和吸纳量是巨大的。因此,政府应积极发展经济,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与途径,使扩大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深度和广度,同时政府也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为高职院学生提供就业咨询、指导和帮助。

2.鼓励自主创业,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固定,造成学生就业面相对较窄,可选择的优秀企业和政府单位并不多。随着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和201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意见》出台,给高职院学生就业提供了另一条新途径。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创业,是拓宽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有效方式,也能够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由于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的差异,政府应在创业上设置较低进入门槛和配套优惠政策,逐渐改变高职院学生的就业意向。

猜你喜欢

意向薪资毕业生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大豆种植意向增加16.4%化肥用量或将减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