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需求视角下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

2019-11-26邱佩钰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科生文科用人单位

邱佩钰

(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0)

就业问题与我国经济发展同步,与国家社会稳定同频共振。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从“充分就业”到“更高质量就业和更充分就业”的发展变化,是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顶层设计的初心。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加速,人才供需关系发展了显著的变化,这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国家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每年毕业生总量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今年预计毕业生更高达834万。在大学生就业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文科专业(如中文、历史、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等)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其中理工科岗位明显增多,尤其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岗位需求涨势迅猛。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则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文科大学生与理工科大学生相比,无论从就业竞争力、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上,均处于劣势。因此,研究文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切实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关键之所在。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

就业能力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方。1909年,英国的经济学家Beveridge首次正式提出了就业能力这一概念,随后于美国流行。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就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就业能力。从19世纪90年代末起,我国开始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至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综合国内外学生对就业能力的研究,比较认可的就业能力要素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就业能力概念是特定就业环境的产物,是动态变化的;二是获得理想就业岗位的综合能力;三是反映个体职业适应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国内外学者的共识和本研究背景和意义,本研究将文科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界定为在特定就业环境下,文科类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获得理想就业岗位的综合能力,并在今后职业生涯中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由此可见,就业能力不仅仅体现在与用人单位需求相匹配的可雇佣能力,还是一种能够满足就业者寻求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高校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表明国家高等教育已经走上了内涵发展之路。这从企业招聘需求上也得到了印证,当下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不再仅以学位为基础,还在寻求学位之外的其他品质。也可以说,用人单位更关心应聘者是否具有较好的就业能力,体现了当前政府、高校、用人单位、大学生自身多方面的综合需求。

根据南通大学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指出:“在就业稳定性方面,履约率较高的专业是交通工程、建筑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土木工程,均为理工科专业;而履约率较低的专业是商务英语、新闻学、服装与服饰设计、秘书学,均是文科专业”。月收入也表现出相同趋势,理工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明显高于部分文科毕业生。由此可见,与理工科学生相比,部分文科学生就业稳定性较差,就业形式更为严峻。因此,研究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提升文科生核心就业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二、文科大学生求职去向和用人单位匹配情况——以某大学文科生为例

(一)文科大学生的主要去向

基于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对近三年文科专业大学生毕业后去向分析可以看出(见表1),绝大多数的文科毕业生选择了直接就业,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文科生近三年的考研出国率低于全校平均水平。这说明文科类毕业生更加趋向于直接就业,原因一是来自升学的困难。随着参加考研的文科毕业生越来越多,竞争力也愈强,一部分同学因考研失败而选择就业。原因二是有一部分理工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跨专业考文科类研究生,并容易受到导师青睐,而文科类跨专业考研难度却非常大,且没有竞争优势。此外,文科类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人数也寥寥无几,这与其专业技能有很大关系。

表1 近三年来文科大学生毕业去向分布

在直接就业的文科毕业生中,统计了其单位行业分布情况。通过表2可以发现,前去机关、事业单位的人数比例逐年递增,去企业工作的文科毕业生比例明显下降。近年来,文科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人数大幅上升,往往存在几万人选几人的状况,但依旧不减毕业生努力一试的决心。这也反应出文科生求稳心强,一方面可能部分文科专业就业面比较狭窄,用人单位对像哲学、历史、政治等专业认识不到位,这就会促使部分文科大学生更趋向于选择“有保障、高收入、较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且在这类考试中较其他专业有优势。另一方面,由于文科生专业的局限性,可替代性比较强,就业时会面临来自本专业和非文科类专业的竞争。这种情况下很多文科类毕业生不是想着提升自身就业能力,而是将事业单位公务员视为职业的首选。

表2 近三年来文科大学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二)文科生与用人单位的匹配情况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

根据南通大学发布的《2018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为89.19%,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改进建议主要是强化专业实践环节(41.74%),其次是加强校企合作(29.09%)。课题组对南通大学进校招聘的21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77份。经分析统计,在贵单位最缺乏的人才类型上,选择应用型人才占比61.4%,选择创新型人才占比27.1%,选择知识型人才占比8.4%。这与其他文献研究结果相吻合,明平芳等人就提出高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结构、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主动迎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应用型人才数量的增加才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同时,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这从用人单位需求上也得到了印证,47.4%的企业人员认为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最需加强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培养,23.7%认为应加强技能培养。

2.用人单位对文科毕业生需求

根据企业调查结果显示,67.5%的企业今年是计划招生文科毕业生的,15.8%没有计划。对于面试文科生时,最注重的方面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社会活动经历、个人就业能力、专业(见图1)。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否胜任应聘岗位所具备的职业素养更为看重,通过社会活动经历、个人就业能力来反应毕业生的可塑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通过专业知识来评判个人的专业素养。

在招聘文科生时,是否要求专业对口问题方面,有15.7%单位选择如果工作专业性很强会严格要求专业对口,44.2%会放宽对专业的要求,7.9%的单位对专业是否对口无所谓。这说明文科生就业面较广,专业与岗位匹配度要求不严格,但单位对个人就业能力素质却比较看重。

三、提升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的途径

(一)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文科大学生就业的宏观引导

首先,应落实好国家当前就创业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宽松的氛围,保障毕业生的合法权益。造成履约率低的原因,一方面是文科毕业生主动选择离职,另一方面原因是用人单位在招录的时候可能会招收几十人,最后能进入签订正式合同的时候就剩几人。其他毕业生会因各种理由被迫离职,造成文科生离职率较高,且错过最佳就业时机。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建立高标准的毕业生就业保护政策,尤其是用人单位对人才录用、福利待遇、晋升制度等方面的责任落实,保证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其次,拓宽就业渠道,加大政策倾斜,鼓励高校文科生去国家基层和地方基层就业。开拓重点区域包括长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西部地区的就业岗位,引导他们去新兴领域就业。

最后,落实好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培训指导、资金扶持、简化办理手续、给予技术支持、税收减免、提供项目孵化场地等措施为文科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在校创业的大学生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鼓励他们全方位提升自身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图1 您在面试文科生时,一般注重哪些方面的因素(多选题)

(二)高校应重视对文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和培养

高校应将社会需求这一主线融入到文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中,既能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的需求,又能满足企业求贤用人需求。高校需要在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优化专业课程、加强实践服务、重视校企合作上下功夫。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结构调整加速,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根据社会供需关系及时更新培养体系,避免造成大学生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革新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推进具有特色的“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跟进服务模式,持续地推进大学生就业质量内涵建设。加强和引导文科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定期举办公益讲座、礼仪培训、主题沙龙、课外实践、职规比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帮助文科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并制定实现方案。

其次,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注重实践应用课程的开发应用,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关的实践性课程,增强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从大学出来的文科生不仅会动手,还要会动脑。同时,重视校企产学研合作。目前,理工科学院校企合作的基地比较多,文科类的还比较少,而且合作深度还不够。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任。因此,企业在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时,要为学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并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接触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学校应加强对合作单位的管理,对只挂牌不履行协议内容的单位进行清理,对优秀的企业、互动合作良好的企业多交流和维系,扩宽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推进文科大学生与企业的良性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帮助学生应对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问题,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

文科生的履约率低,就业难度大。从调查结果来看,每年企业招收文科生的数量并没有减少且有小幅度增加,这说明文科生就业难并非是岗位缺口大,而是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合理布局文科类专业设置,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改革,突出重点特色学科,加强优势学科的扶持力度,对不适宜继续发展的专业要精简,促进文科类专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用人单位应加强与文科学院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平台

加强与文科学院的合作交流。一是与人文学科教师的项目合作,共同进行科研课题的研究,这不仅可以加强对人文学科和专业的研究,还可以培养教师的市场意识、应用意识,并通过教师带入课堂,传递给学生,提高专业教学水平。二是与文科学院开展订单式教育培养模式,将大学生作为准员工去培养。这不仅可以让企业深入学生,对不同文科专业的优势有深入的了解,将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培养的各个环节;同时能够帮助学生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实用性技能,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职业的发展。三是企业人事部门或企业领导对于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所面临的问题有自己多年的经验和心得,对文科大学生应该如何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有自己独到见解。高校可邀请中高层具有丰富管理培训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学校教学改革顾问,参与到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他们可根据社会需求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定期邀请企业人员进学校、进课堂,给大学生进行讲解或培训,从而帮助大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企业人才需求。

(四)文科大学生应注重自身建设,增强就业意识

首先,高校文科生在平时的学生生活中就要注重自身建设,挖掘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利用寒暑假时间加强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通过实践,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为找到理想就业岗位和就业后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要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或班干选拔,充分发挥个人兴趣和特长,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策划中锻炼自己文字功底、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其次,高校文科生在入学之初就应该有职业规划意识,并进行规划,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及时进行评估和调整。而从多年就业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职业规划大赛的组织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对职业规划重视程度不足,有意识规划也是到大三末或大四时候才开始简单规划,未能进行详尽思考。

最后,文科毕业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要注重个人生活习惯和个人形象的培养。从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在招聘文科毕业生时很注重个人形象和气质,重要程度仅次于专业。因此,文科生除了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外,还要注重仪容仪表的强化,多参加一些礼仪培训、文艺体育活动等,锻炼自己的自信心,不断改善自身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

大学未来的发展,主要是能为社会输出多少有用人才,这就必须要着眼于社会需求。从企业视角来看用人单位对文科毕业生综合素质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本研究从政府支持、企业需求、高校育人、学生发展不同方面提出具体建议,群策群力。

猜你喜欢

文科生文科用人单位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一句话证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孙文科
文理科男生是这样看对方的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不一样的理科生和文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