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站、两室、一坊”模式下的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
——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1-26程志永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工坊工作站职业技能

程志永,王 超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一、面临机遇与挑战

建筑大师沃尔特·格罗佩斯将工作室教育定义为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工坊实践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专业教育与社会实践项目的结合,要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实践项目深度合作,重点在于提升参与者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角度来看,西方高等院校工作室的成功运营,为我国高校环境艺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探索了一种良好的模式。本文选取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群,在于该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重视专业基础理论教学、强化专业工作室实践能力的培养,造就一批技能型综合性高层次人才。该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自2017年实施“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依托“设计工作站”“设计工作室”“创新设计工坊”三个实践教学平台承担社会服务项目。本着项目为基础运作,整合渐进式教学的“3+2+1”阶段,培养“懂市场、精专业、识材料、会制作”的新型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急迫解决的现实问题。首先,团队职称普遍较低,“双师”素质比例不高,企业兼职教师难以稳固。需要充分利用专业自身优势,敢于突破,奋力创新,为各项目建设和专业建设搭建良好平台,使团队内的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在有限的职称指标内获得晋升。其次,国际交流与合作有待推进。专业群应该不断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的渠道,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国外相关院校、专业、赛事之间的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海外赛事夏令营、国际专业赛事交流周等活动。目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存在的机遇和挑战,必须通过深化“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来完成,努力构建新型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构建新型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学目标

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路,打通各实训环节的障碍,形成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依据教学培养模式及目标,学生结合自己所选的不同专业进入相对应的专业工作站、工作室、创新工坊。同时,依据工作室(设计所)制教学运行与管理,完善工作运作与管理协同长效机制,按照以“项目教学、实境训练、工作室制”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形成设计团队,并联合校外工作站、设计工作室、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共同设计和实施项目。在项目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推进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以承担社会服务项目为方向,把技能培养核心放在重要地位,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项目当中,通过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及效果表现等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水平。这一过程实现了课堂与实践场所的整合,培养了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的专业能力,把实践项目融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使学生能够以设计师的思维参加学习,从而为后期的实习及工作打下牢固的专业基础,最终形成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职业技能教学目标。

(二)以“项目制”为媒介的职业技能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建立“项目制”职业技能教学方式,以实践教学基地为项目承担平台,促进教师和学生对现场教学和项目定位的转变。教师作为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企业设计师一起管理和指导学生,工作室的导师以设计工作室为项目承担平台,将他们所承担的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设计及制作过程,通过项目实践锻炼,使学生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中的职业技能,并在“做中学,学中做”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一方面,专业群针对学生的专业反馈,通过构建协同模式下建筑景观设计院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评价体系,以工程项目为平台调整工作室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把学生的质量评价建立在工作室、工作站、创新工坊协同创新模式当中,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项目实践过程中的综合协同能力作为评价标准。具体来说,评价通过以联考、晨课等教学考核模式来进行,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类形式可以全面地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以期学生达到专业设计师评价的标准。

(三)以“工作室”为平台的职业技能教学模式

环境设计专业群设计平台有“室内设计工作室平台”与“景观设计工作室平台”两个工作室群(含设计院),该平台以承担社会服务项目为指导,推进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按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承担社会服务项目。在工作室学习方面,学生根据兴趣和意愿选择相对应设计工作室,在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开始进行工作室学习,通过做方案设计、施工图纸设计、施工效果图设计和项目预算等提升学生专业综合应用能力。在教学模式创新上,工作室通过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体系创新,不定期开展校企合作小型座谈会,邀请上海迪创设计公司、安徽文轩装饰设计公司、泰鑫造价咨询等企业设计师、创意总监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场地方面,该校专业群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并建立了多个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

其中,校内实践基地已建成3个专业方向工作站;校内工作室7个(室内方向、景观方向),包括厚土工作室、曲尘工作室、迪创工作室、泰鑫工作室、文轩工作室,现在各工作室运转良好并承接大量设计项目,每个工作室配有绘图电脑若干、投影电视、工作站和其他设备。另设有景观设计实训室、模型制作实训室、装饰技术实训室、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实训室、艺术设计研究中心等6个实训基地。每年定期对工作室、工作站、工坊运营情况进行总结考核,下面是2018年系部三个平台人才培养软实力质量检测报告(如附表1所示)。

(四)以“设计工作站”为模式的职业技能组织形式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工作站作为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分为设计方案、效果性能和施工图纸设计三个功能平台。首先,学生在校第一学期为专业基础学习阶段,第二、三学期进入工作站学习设计方案、效果表现、施工图设计,第四学期和第五学期进入相关工作室学习。通过建立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及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手段促使平台管理制度健全,尤其是设计工作站的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管理要求更加严格,最终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和质量监控措施,从而保证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其次,教师团队也进行了专业细分,每位教师承担一种能力的培养及专业方向上的确定。此模式使得教师团队更加融合,并转变为一个整体,每位教师都是教学环节的重要一部分,进而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设计工作站”为模式的职业技能组织形式,使学生能够适应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从而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效果。不难看出,这种组织形式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系统化”实践项目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模拟课堂,每个工作站的教师把设计项目引进到平台中教学,在课堂上讲授自己承担的社会实践项目,从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以“创新设计工坊”为载体的职业技能训练

从概念及功能角度上理解,创新设计工坊,即“室内装饰材料和公共艺术生产车间”实践平台。这个平台参考设计院的业务管理模式,包含产品技术开发、工艺产品加工、产品建模、建筑装饰品设计、装饰造型设计和工艺品设计等模块。通过上述工艺模块的学习,使得学生深入学习现代装饰材料的定制、新施工技术的实施、城市景观艺术、公共艺术的创新等理论及实践知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学生通过全程参与产品设计研发、加工、生产,可以迅速适应现场教学和项目教学过程中不同岗位的技能要求,进一步探索课程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学生项目运作的能力,最终形成系统的长效机制。从中可以看出,为了促进设计工坊生产、教育及科研方面的结合,必须积极推进创新工坊建设,完成工坊运营管理机制的制定与实施。借助学校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和艺术设计系创新设计工坊建设,积极筹备精细木工等实训室的建设。以“创新设计工坊”为载体的职业技能训练,需进一步加强设计工坊(项目)制教学运行与管理,按照“项目教学、实境训练、工作室制”进行专业课程教学设计,并组建工作室和研发中心等生产性培训基地,从而完成构建新型环境设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实施(如附表2所示)。

三、结论

“三站、二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充分体现出其先进性、科学性、综合性,这种模式将指导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打破分散实践教学课程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核心技能。“三站、二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体现在“系统化”和“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当中。首先,它建立了以实践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进一步凝练环境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其次,教学平台以实际项目为教学内容,实施“立体、多维、开放”的实践教学,从专业课程改革及项目实践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探索,借助重点专业的校企合作基础和“三站、二室、一坊”的创新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学科交叉和专业互助,引领和带动专业群内的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深化专业群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提高专业群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附表1 2018年度“三站、两室、一坊”人才培养模式软实力质量检测

附表2 “三站、两室、一坊”实习实训平台建设规划一览表

猜你喜欢

工坊工作站职业技能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星月工坊
星月工坊
职业技能大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德钧关爱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