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制约因素

2019-11-26刘海兵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甘肃省成果知识产权

王 丽,刘海兵

(1.兰州财经大学长青学院,甘肃兰州730020;2.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群众就业的基本载体。近年来,甘肃省工业企业每年实现的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两成以上,2017年占比22.38%,2018年占比23.05%。工业的发展对科技、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有重大作用。在当前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只有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才能推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甘肃的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历尽坎坷,先后经历了“高速增长——遭遇寒冬——转型阵痛”三个阶段。甘肃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基础上,积极通过科技创新破解经济发展的瓶颈。2016年甘肃省R&D经费87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22%;2017年甘肃R&D经费88.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1.19%。研发投入是“十二五”同期两倍有余,但创新效率却不尽如人意。

一、文献综述

自我国提出“创新驱动”经济转型以来,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成了各个领域研究的焦点。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政策、市场、技术、文化等环境因素影响下,更具动态性和复杂性,各地创新效率差异化程度较高。基于各地区所表现的创新效率差异,现有的研究侧重于不同行政区域的横向比较。自“十二五”以来,乌兰、伊茹(2013)[1],黄奇(2014)[2],罗良文、梁圣蓉(2016)[3],陈四辉(2017)[4]等研究学者通过不同实证模型,选取不同期间的研究变量分析,得到结论基本一致:甘肃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科研资源冗余、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低下,创新产出不足,创新效率相对滞后。在以上研究中,大都以区域内工业企业作为研究主体分析,容易忽视区域内部工业结构、产业分布的差异性。李武威(2009)[5]认为,不同行业的创新投入与创新成果转换周期存在差异性,对创新效率评价时考虑行业、产业的差异。虽然近年来针对分产业、分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研究日益增多,但该类研究主要聚焦于产业集群较发达区域。

二、甘肃省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现状

针对甘肃18家上市工业企业,利用DEA方法,选择研发人员数量、研发投入金额作为投入指标,选取专利申请数量、无形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为观测指标分析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并对比其所处行业的创新综合效率进行分析。

从甘肃省上市工业企业及所处行业的综合效率来看,创新效率最高的是海默科技所在的开采辅助活动行业(B11),其综合效率均值为0.918。海默科技虽然在2015年也实现了技术有效,但此后年份创新效率持续下降,2017年综合效率未能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研究对象中,2016年创新效率达到行业水平的仅有50%,2017年创新效率达到行业水平的有72%,虽然创新效率有所提升,但有11.11%的企业连续三年均为达到行业平均水平。

针对上述企业的研发人员、研发经费、专利申请及经营成果等指标投影分析发现,甘肃18家上市工业企业样本中,共有海默科技、兰州黄河、金徽酒、中核钛白、佛慈制药、陇神戎发、酒钢宏兴、蓝科高新、长城电工、华天科技,这10家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问题。

过度增加的研发资源冗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闲置,这也反映出企业有效运用创新资源的能力不足。如表2所示:中核钛白2017年投入研发人员145人,冗余人数117人,人员冗余率为80.8%,研发经费投入92670655元,冗余86222311元,经费冗余率为93.4%,资本化金额占投入的0.017%说明创新资源被严重闲置,企业有效运用创新资源的能力亟待加强;海默科技2017年研发人员227人,是2016年人数的3.85倍,研发经费也增长了26.74%,过度增加的研发资源使海默科技产生了投入冗余和产出缺口,而当年海默科技新增确认无形资产金额为零。

三、甘肃省工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制约因素

根据上述针对甘肃省企业创新效率的分析,发现虽然省内工业企业分布于多种行业,但针对不同企业的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一些制约企业创新效率的共同因素。

(一)创新投入

企业的创新投入主要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资源投入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创新效率。

结合甘肃省统计局公布数据,2017甘肃省有R&D活动的企业较上年相比下降了4.3%,虽然R&D经费的投入总量增加,但实际参与研发的企业数目却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半数以上的R&D经费支出源于规模以上企业。而2017年甘肃省工业上市企业研发经费冗余均值4971.33万元,最大冗余18984.3万元。这反映了甘肃省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差距较大,全省工业企业创新投入情况整体不足,省内上市的18家工业企业又有10家出现明显的投入冗余。研发经费大量的冗余,意味着企业投入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与利用,创新资源大量地被闲置、浪费,创新成果产出效率低下。

表1 2015-2017年甘肃上市工业企业与其行业技术创新效率

研发人员作为企业重要的智力性、能动性资源,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实施主体,投入的研发人员不足会导致企业缺乏创新的活力,研发人员冗余会加大管理成本,降低研发效率。此外,企业投入的研发人员的质量对创新成果的实现及转换也有重大作用。一般而言,高素质的人才的积累会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着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受甘肃省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及人才储备等因素影响,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研发人员冗余,又缺乏高素质的智力资源,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推进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甚至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表2 2017年甘肃上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投入冗余投影分析

(二)创新管理水平

甘肃省高创新投入、低成果转出,说明在创新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创新资源的引进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从甘肃省研发投入及无形资产形成的数据分析,省内上市的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的资本化能力不足。以中核钛白为例,2017年该公司无形资产确认金额占研发投入的0.017%,从侧面反应企业将研发成果转换为经济利益的能力亟待提高。2017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品销售收入占其研发投入的0.094%,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品销售收入是其研发投入的14.2倍。创新成果实现与应用、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等问题的不对称,直接影响了创新效率。究其根本,主要因为企业的创新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创新活动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方式、效率。随着市场和经营环境成熟度的提高,创新的趋势已由单项创新发展到全面创新,个体创新发展到协同创新。创新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管理过程,对创新活动的效率、效果影响巨大。从理论上讲,创新管理涉及企业的组织、资本、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等诸多内容;从实践上看,研究成果和客户需求的长期隔离、创新资源有限、企业的过度集权管理、创新文化缺失、市场变化信息传递不及时、内部控制失灵等都造成了省内工业企业研发成果效率低下。

(三)创新意愿

创新意愿是影响企业创新活动效率的重要因素,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对其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创新效率。甘肃省工业企业受地域环境及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可供分配的劳动成果不足,为企业成员搭建的成长平台有限,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缺乏创新动力,创新意愿不足。

企业的创新意愿主要分为股东创新意愿、管理层创新意愿和员工创新意愿。股东、管理层的创新意愿主要通过外部资金支持和企业自身创新成果转换后的利润分享激发;员工的创新意愿主要从劳动成果的分配及社会价值的实现层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意愿越强烈,对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就越高,企业创新活动的形式、内容会更加丰富。通过激发股东对创新活动投入的信心、员工创新的积极性,可以促使股东愿意加大创新资金的投入,企业管理层更加注重创新文化的营造、外部技术和人才的储备、资源的合理配置,员工自主参与创新活动,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

(四)知识产权管理

创新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知识产权的支持,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专利、非专利技术、商标以及商业机密等成果的保护,培养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维持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和价值,需要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工业企业研制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未及时申报,在新品推出时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剽窃,严重影响企业创新成果的获利能力。非专业技术因为不是专利法的保护对象,其独占性的维持和获取利益的能力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保密方式、保密时间。

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知识的大力宣传,甘肃省的工业企业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意义。专利申报的主动性、及时性都有效提升。2017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请专利数目3102件,较去年相比,甘肃省专利申请增加了19.31%,其中发明专利增长了29.24%。虽然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大幅提升,能通过及时申报保护自身权益,但因缺乏对知识产权的运营管理意识,导致企业的创新成果难以发挥价值。部分企业研发的专利技术因与企业生产条件、产品要求等因素不协调,被束之高阁,无法产生收益。

四、结论与建议

(一)主要结论

以微观视角对甘肃18家上市工业企业2015-2017年的行业创新效率分析、对比后发现,甘肃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处于低位,而造成工业企业创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包括创新管理水平不足、企业创新意愿不足、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不健全。

(二)建议

1.培育企业创新文化,营造文化氛围。要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断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及时转变、调整和选择正确的发展思路,以思维创新引领战略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企业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和创新着力点,推动企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帮助企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注重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启发创新思维,推进观念创新,完善创新激励机制,注重企业内部职业教育,提升企业的竞争意识和机遇辨识能力,勇于创新。

2.丰富创新活动,模糊创新边界。一方面,不断扩大创新活动范围和多样化程度,深化与科研机构、高等学院的合作,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借助其他组织的智力资源,调整现有研发团队结构,将一线技师、销售人员融入研发团队,加速研发技术沉降,打破研发成果与客户需求的隔离,建立企业外围研发团队,定期组织产业链内智力资源的头脑风暴,保证研发成果的经济效益,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

3.优化资本结构,整合企业资源。资本的供给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了动力。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完善企业融资体系,拓宽融资渠道,保证研发资金的供给,整合研究资源,阶段性地推进工业智能技术系统的建设和以智能、服务、绿色为主要目标的技术改造,实现数据与智能生产设备的对接,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加大内部价值链的集成,促进工业流程的效率化,提升企业的创新效率。

4.加强创新型组织的建立,重视流程再造。基于外部环境、市场需求对企业的组织、流程重新设计构建,整合产业价值链,减少组织层级,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反馈平台,强化团队意识,为协同发展奠定基础。

5.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运营。完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确定完整的知识产权开发计划,对成熟技术及时组织知识产权保护、成果申报、品牌打造,科学评价创新成果,规范应用专利与非专利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运营,通过对知识产权许可、转让、知识产权的证券化等方式,将知识产权的价值资本盘活,推动知识产权转化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猜你喜欢

甘肃省成果知识产权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验收成果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工大成果
关于知识产权请求权内容构建的思考
2018数博会4大成果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