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2019-11-26马林玲
马林玲
(甘肃省临夏广河县城关学区双泉小学 甘肃 广河 731300)
小学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一个重要工作内容为构建和谐班级,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基于对小学生思维体系的了解和分析,本文提出了小学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的方式和方法,让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全面发挥对学生的正确指导作用,带动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1.小学生思维体系和特点分析
1.1 从群心理。从群心理是指个体在生活与学习时,主动模仿素质较高的个体行为,这种从群心理引发的后果为,当班级的整体氛围较为融洽时,学生能够根据班级氛围全方位投入到班级体系中。
1.2 公平心理。小学生之间更容易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班主任对这种矛盾进行解决,由于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重视教师处理问题的公平性,当教师的管理工作不能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预期时,教师的公信力会大幅下降,导致班主任无法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
1.3 个性化需求心理。不同小学生由于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不同,个人心理方面会有很大差异,当班主任对这些内容的认识程度不足,并采用统一性的管理体系,同时这种管理体系在整个小学阶段不发生变化时,容易导致学生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延长,致使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效率下降。
2.小学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的方法
在小学班主任构建和谐班级的过程中,需要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角度对管理方法和体系进行修正,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谐班级的构建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开展:
2.1 提升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在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基础性工作为提升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在很多班主任当前的管理工作开展中,已经采用了一些措施意图达到提升公平性的目的,但是通过对管理方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很多教师从管理成本以及管理效果的角度上建成管理方法体系,主要应用的方法为对矛盾双方进行共同训诫,这种“各打五十大板”的方式对其中一方必然不公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提出的方法为,教师在管理过程中对矛盾的引发原因、矛盾引发学生等因素进行深度研究,该过程中需要摘除“有色眼镜”,不根据学习成绩对学生进行定性,对矛盾的引发学生进行严肃处理。例如当两个学生发生严重矛盾时,教师对矛盾的引发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发现为成绩较高的学生对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嘲讽,在对学生进行处理时,班主任只需要处理矛盾的发起者,并要求发起者向对方道歉,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班主任能够公平处理问题。
2.2 增设普法教育。小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会发生精力释放等现象,同时一些学生由于接触了不正确的影视作品等内容,自身情绪波动较大,在这种现象引发的后果为,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频率逐渐提升,这种现象的存在必然无法构建和谐班级。在班主任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增设普法教育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校园暴力的严重性,当期很多小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看法为一种惩罚的规避体系,所以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会认为无论发生多严重的问题,在该法律体系下都不会面临更多惩罚,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这一观念进行改观。
2.3 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存在一定不同,教师可以应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改善自身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落实教师制定的管理制度。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中,一方面教师可以应用目前的通信设备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探究,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分析相关工作。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抽调时间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达到提高教师与学生融洽性的目的。
2.4 更新管理体系所需资料。管理体系中的所需资料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多方面内容,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中,班主任需要对当前班级的管理情况有清醒认识,并探讨当前应用管理体系对学生的管理效果,同时及时发现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正。例如班主任发现班级中存在欺凌现象时,班主任要对欺凌者进行惩罚和处理,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实现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管理。在解决这一问题后,教师发现整个班级中的学生存在责任推诿现象,教师通过更新管理资料的方式提高所有学生的责任感,当班级中的学生能够履行自身职责时,则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和谐班级的构建工作中。
综上所述,由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存在从群心理、公平心理和个性化需求心理,班主任在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可利用这些特点开展和谐班级的构建工作。应用的方式包括更新管理资料、提高管理公平性、增设普法教育课程以及重视学生个性化等方式提高管理质量,达到构建和谐班级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