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沟通:家庭教育成功的基础
2019-11-26江苏省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江苏省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校 石 吕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就像从苹果树上采摘果实也需要方法一样,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也需要父母的灵性与耐心。”而沟通是了解孩子心理的最有效方式。
一项社会调查表明,61.4%的父母认为与孩子进行沟通,有益于孩子的教育,只有2.7%的父母从不与孩子沟通。因而可以看出,父母对于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交流是十分重视的,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内容都是什么呢?
同样一次社会调查中,有一个开放式问题:请妈妈写出对孩子最想说的一句话。虽然妈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是无一不以学习作为中心词,最后妈妈们的千言万语可以汇成一句话:“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学校。”这项调查表明,学习仍是父母与孩子间最主要的话题。其实,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不能仅限于学习。如果妈妈每次与孩子聊天,内容都与学习有关,孩子会认为妈妈只关心他的学习,而不是真正关心他。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去和孩子沟通呢?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请不要这样与孩子沟通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一句名言:“一家人吃饭时是争论还是谈话,是称赞还是训斥,是一个很好的测量计,它可以看出这个家庭是在疏远分离,还是越来越亲近。”一位心理学家在一所小学内做了这样一项调查:写出你最想对父母说的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数孩子都写下了这样的话:
(1)爸爸妈妈,不要讥讽嘲笑我,这并不能让我更加努力,只会让我更加自卑。
(2)爸爸妈妈,我不喜欢你们当着很多人的面教育我,如果你们在家里慢慢地告诉我我的错误,我会很乐意改正的。
(3)爸爸妈妈,请您允许我在空闲时间下楼玩。
(4)在我没考好时,请不要打我!
(5)爸爸妈妈,我想休息一下,请不要总是让我弹琴,不要非让我去考级。
(6)请别老是在耳边唠叨个不停,不然我会装聋作哑的。
(7)请不要老是说话不算话,老骗我,也请您不要老说我是一个小孩子,我已经懂事了。
……
以上内容都是孩子内心深处的想法,但是很多家长并不知道,于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代沟。有专家指出:“父母与孩子长期对不同的事物产生误解,最后造成代沟,归根结底是缺乏有效沟通造成的。”那么,在生活中,到底哪些沟通方式是无效的呢?
1.指责。对一个孩子的指责,首先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还会破坏父母在孩子眼中的形象。可能是孩子真的错了,但也有可能是父母误会了孩子。但是,只有犯了错误再去改正错误,孩子才能更加成熟,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长。
2.忽视。很多父母其实对于孩子的想法和愿望都选择了忽视,被父母忽视的孩子,存在这样的缺点:不善于人际交流,不容易相信别人,适应能力相对而言也比较差。因为从小在各方面受到忽视,所以这种孩子长大之后很容易敌视别人,从而影响孩子与他人的交往。
3.纵容。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一个心理:孩子是最重要的,所有的事物都需要围绕着孩子转,因而在生活当中,这些家长会想方设法地让孩子满意,这种做法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让他们对世界有更好的认识,但是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错误的。作为家长,并不是要为孩子打造一个完美的世界,而是要让孩子学会接受世界的不完美。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极易以自我为中心,并且易冲动、没有自制力以及换位思考的能力。
4.包办。这种家长只知道照顾好孩子的生活,生怕孩子饿着、冻着,可以这样说,这种类型的家长是一个出色的保姆,但不是一位优秀的家长。主要原因在于孩子除了物质上的需求之外,还有精神上、情感上的需求,例如社交、自我体验等。此外,这种家长十分容易唠叨,尽管他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很多,可是孩子往往会不领情,甚至会说家长不了解他们。正如一位儿童心理学家所说:“有的父母认为对孩子唠叨一顿就是沟通,结果自然是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
二、孩子需要这样的沟通方式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有过这句名言:“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努力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要鼓励和赏识他,而不是一味地用责备和打击逼迫他们去‘听话’,因为在威逼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只能变成怯弱和虚伪的人!”
通常情况下,孩子有两个方面的需要: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如果心理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孩子首先会极易出现逆反心理,或者是封闭自我。可是,孩子的心理需求主要有哪些呢?
1.被爱与爱。教育孩子,爱是一个家庭当中的基础和核心,如果家长对孩子缺乏爱,那么孩子必然会表现出冷漠和逆反心理。很多家长认为每天好吃好喝,把孩子伺候得像“皇帝”一样就可以了。但是,家长只是一味地爱孩子,却忘记了孩子也是要学会被爱的,这就造成了生活当中很多孩子不会付出,那么就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心理。
2.独立。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对于孩子而言也是如此,永远生活在父母的保护当中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每一个孩子其实都渴望独立。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应及时把握时机启蒙,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不让孩子分担家事,所有的事都由父母代为打理,长此以往,就会使其养成好逸恶劳、无法承受压力的个性。
3.尊重。每一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孩子也是如此。尽管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密切,但是他们也希望与父母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例如想法、感情、隐私等等。但是很多父母却存在这样的一种理念、孩子还小,所以没有隐私,更别谈尊重了,因此生活当中更是会随意打骂孩子,侵犯孩子隐私,不顾孩子形象,这其实都是十分错误的想法。
4.平等。孩子希望与父母之间处于平等地位,而不是上下级地位。但是生活当中,父母并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与自己平等的地位,这就造成了沟通的障碍,孩子不相信家长的话。事实上,再小的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思维和权利。作为家长,只有将孩子和自己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孩子才能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而不是一味地听从父母的话。
三、重视与孩子之间的非语言沟通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宾的研究表明,非语言沟通在人们生活之间的沟通中占据了极大的比例,几乎已经达到了93%,而其中,面部表情、形态姿势和手势等肢体语言更是主要的沟通形式,因而艾伯特·梅瑞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沟通公式: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这其实就意味着,非语言沟通对于沟通质量和结果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在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当中,怎样才算是非语言沟通呢?所谓的非语言沟通,指的就是运用恰当的目光、声调、动作等,比如,抚摸孩子头部、拍肩、点头、竖拇指,其实就代表着对孩子的鼓励和称赞,而沉默、面部严肃等其实就代表了对孩子的不满。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以下几种非语言沟通技巧也能够实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更好沟通:
1.孩子遇到困难时,拍拍孩子的肩膀。拍拍孩子的肩膀表示对孩子的鼓励和肯定,尤其是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拍拍孩子的肩膀,不仅能够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还会给予孩子无穷的勇气和力量,让孩子去战胜困难。
2.让拥抱陪孩子长大。每个人都渴望来自亲密的人的拥抱,对于孩子而言,来自爸爸妈妈的拥抱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母亲温柔的怀抱永远是孩子心灵停泊的港湾。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妈妈给孩子的拥抱会越来越少。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每天给孩子三次拥抱,会促使孩子心灵健康成长,同时,还可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一位母亲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坚持每天拥抱孩子三次,现在她的孩子上六年级了,从来没有和妈妈闹过矛盾。
3.与孩子像朋友一样握手。握手其实就是表示友好,一直以来都是表示礼貌和善意的一种方式。当两个陌生人相见时,握握手,两人就认识了,距离就拉近了。当妈妈像朋友一样与孩子握手时,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妈妈的友好和善意,就像朋友之间的相处一样,之后就会像和朋友交谈一样与妈妈分享更多想法。因此,想理解孩子的心理、成为孩子好朋友的家长,不妨试着与孩子握手吧。
4.用微笑和点头,给予孩子鼓励。点头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和鼓励。如果孩子在学习或者其他方面取得成果之后,家长可以通过点头和微笑来给予孩子肯定、鼓励和称赞,之后,孩子也会更加有自信,从而会更加努力做到更好。而当妈妈微笑着点头认可孩子时,孩子会比听到妈妈的夸奖还要高兴。因为微笑和点头不仅仅给予孩子一种认可和鼓励,而且能让孩子体味到妈妈对自己的爱。
5.用眼神教育犯错误的孩子。生活中,孩子经常会犯错误,很多父母总是对犯错的孩子少则斥责几句,多则打骂,但是孩子犯错了,并不是只有这两种方法才能教育他们,甚至其他的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并懂得如何避免错误,而不仅仅是批评孩子,让孩子心里难过。当孩子犯错误时,家长如果用眼神批评,也能够取得有效的结果,并且这个过程当中,孩子还会感受到家长的宽容,从而避免下一次犯错。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家长希望他们今后变成什么样,只要以正确的方式培养,他们就会成为什么样子。但是这个过程当中,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通过沟通,才能消除相互间的误解,通过沟通,才能了解孩子和大人的世界有着明显的不同。那么作为家长,就需要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过程当中才会更加顺畅。要知道,只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不够的,爱孩子的过程当中,技巧也相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