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2019-11-26肖述猛
肖述猛
(湖北省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中心学校 湖北 荆州 433219)
数学思维是对其相应数学方法的总结和提升,思维是内隐,而方法则是外现,数学方法是数学思维具体应用和体现在数学活动中的一种形式,想要严格区分两者是比较难的,所以这两者就称作数学的思维方法。对于小学数学当中思维方法的基本渗透,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也能够为他们日后对数学的思维方法学习打下基础,促使他们对数学的思维方法学习和掌握形成渐进式发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兴趣也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总是设法了解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创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我在教《长方体》时,先出示粉笔盒、火柴盒等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长方体实物,然后让学生列举如书本、铅笔盒等,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的含义。在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模型,从不同的位置和方向认识长方体的六个面,知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十二条棱中互相平行的棱长相等的特点。通过模型的平放、侧放、直立等形态说明相交于一个顶点的长宽高固定不变。这样,学生在认识、探索过程中培养空间观念与形象思维,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想法的习惯,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为学生设计利于引导思维的问题和作业
人的思维是在自身的控制和他人的引导下发展完善的,学生在小学数学高段,数学思维已经初具雏形,教师在这时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就十分重要。思维引导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要为学生设计有关思维引导的问题和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的练习中强化相互学思维。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章时,教师可以在教授完基本的图形概念以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让学生自行搜集观察经典的建筑或绘画作品中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让学生分别从数学和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见解。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和作业不仅让学生容易接受,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将数学和其他科目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全面、深刻,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3.递进式思维的训练
递进式思维是依据数学知识的基本运用以及生活实践,让学生思维逐渐得到强化。如在习题的解决中,解题步骤外还有一些思维步骤。这些是可以进行完善和强化的。同时也是明确日后的学生训练,以及生活问题方面延伸的同类习题的训练。如在小学高年级学习的分数计算,就可以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如学生甲从公交站A到公交站B一共是有2000米的距离,而学生乙从所在的位置到达公交站B则是有500米的距离,学生乙则是公交站A到公交站B的路边位置,处于两个学生若是同时向着公交站B出发,各自行进了一半的距离,那么这个时候两个之间剩余的距离与公交站A到公交站B距离的比例是多少呢?这类问题对学生而言还是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可以用基本分数计算的方式来进行计算,训练的关键并不是将这个问题解决,而是要在解决问题是对思考过程以及计算过程展开训练,也是有助于学生在思维上形成习惯性思维方式。
4.注意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及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需要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学生逆向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逆向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心理过程中思考问题时,将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的转变。学生关于数学问题的逆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数学基础概念形成和基础知识巩固的前提条件,所以逆向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只有在一方面形成联系,在相反方向上也建立联系时,才能够在遇到数学问题时迅速辨认和理解。具体的思维训练方法是:利用一题多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在训练过程中培养逆向思考的习惯和能力,而且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问题中不同知识间的联系,挖掘问题背后隐藏的其它问题,不但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发展了思维的活跃性。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启发学生变换思想,改变其中的问题与条件,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一类型题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应变力和创造力。
结语
总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學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新课标,领悟新理念,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现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不仅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且还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