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
2019-11-26张治东
张治东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会川中学,甘肃 定西 748201)
在21世纪的背景下,网络化的信息技术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距离,提高各行各业的生产力,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会对新时代的青少年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智慧型、科研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团队,我们应当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和不断进取,结合自身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创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指导路径。以下就是笔者的部分浅显认识,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斧正。
一、设计教学悬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学习的过程中总是需要伴随着思考和探究的环节,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切实通过问题的解决获得进步。古语常说,“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指导老师,一定要懂得科学设计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启发,争取能够在课堂教学的伊始,就紧紧通过问题来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心理,也可以在课堂教学的某个中间环节,通过科学设计疑问,来增强学生跃跃欲试的学习兴趣。如此,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问题获得解答思路,而有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合作分析的方式来解决,整个信息技术课堂其乐融融,就像是一个大家庭。
比如,在教学指导“计算机的初步认识”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如此设计问题,“计算机的诞生并不是偶然,而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如今我们看到的平板电脑、手机等这些智能设备,它们的前身都可以追溯到世界上第一台通用型计算机,那么你们对于它的了解有多少?对于计算机的发展过程又了解多少?”有学生举手示意的,我们可以邀请他们做出相应的回答,而如果没有,我们则可以引导学生合作分析和探究,从而有效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兴趣,让学生们借助教材、计算机网络和图书室图片等资料,多一些对计算机的了解和认识,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二、增强师生互动,渗透网络道德和安全意识
兴趣,是学习中最好的指导老师,它会给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掌握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提供强大的心理动力。而教育家韩愈曾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由此明确了教师的职能。而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坚守教师的职责,都必须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互动,而少了师生互动、交流,一切都是天方夜谭。另外,新课程改革中也曾明确提出,“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师生课堂互动,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青少年的一群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望被认可,但逆反心理较强,喜欢接触新鲜事物,但是又缺少完善、正确的辨别能力,网络世界的纷繁复杂,常常会让他们眼花缭乱,不知所以。所以,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要在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同时,更重视对学生网络道德和安全意识的培养,告诉学生如何去辨别哪些是有用信息,哪些是有害的信息,如何去控制自己,如何去抵制网络中的不良诱惑。比如,规划好自己的上网时间,不作过多停留,不浏览不健康(涉黄、涉暴、涉恐、涉毒)的网站,不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以及危害他人和国家利益的言论,坚守网络道德和法律的底线,时刻谨记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对于他人发布的虚假、不实以及有损自己、他人和国家利益的言论要及时检举和揭发,共同维护网络绿色和安全之风。为了增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氛围,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净化网络风气”的情景剧演绎活动,教师也可以踊跃参与其中,和学生一同娱乐,一同学习,如此,在师生和谐、交流、互动的角色扮演情境中,不仅让学生明白了道理,更带动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三、优化考试测评,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教师还可以通过优化考试测评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看清学习的本质,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价值观,将来用自己的所学所能,贡献社会,造福国家。比如,我们可以在校园内部定期组织一些综合性质的计算机比赛,如制作一个PPT课件、某个主题的flash动画或者是打印出一份校园报纸等等,这些都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设计算机程序编程课,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制作计算机程序语言,从而更好地完成人类的想法,提升青少年的创新和创造意识。
综上,初中信息技术课是初中整体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环节,也是促使青少年更好的对接21世纪,实现思维的发散和创新的重要教学内容。针对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笔者简要分析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其中尚且有很多不足,还望同仁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