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

2019-11-26吴通全

读与写 2019年23期
关键词:隔代心理健康儿童

吴通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燕洞镇龙田中心小学 广西 河池 547506)

引言

在小学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新的问题和矛盾,这给我们的小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要做好隔代抚养儿童的心理健康工作就必须积极的探索并解决出现的具体问题,就必须革新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此来促进农村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1.当前农村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当前绝大部分隔代抚养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心理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交际。部分隔代抚养儿童往往性格比较内向,表现的不合群,不能和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产生了离群索居的心理状态。不难看出,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隔代抚养儿童年幼时被迫离开父母,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养育,普遍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所以隔代抚养儿童尤其是农村隔代抚养儿童就会长期处于孤独寂寞状态,也就导致了其性格的孤僻与内向。

1.2 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产生了厌学、逃学的现象。孩子的天性是生动活泼的,由于隔代抚养儿童父母经常在外打工,对学儿童缺少必要的监管,所以隔代抚养儿童的智力普遍较差,学习兴趣普遍不强,尤其是当遇到学习困难无人辅导时,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其次隔代抚养儿童和部分家长不能正确面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的打工者甚至认为没有文化,没有文凭,依然能赚到钱,这类思维对常隔代抚养儿童的学习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了逃学、辍学的现象。

1.3 心理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缺乏归属感。自卑心理的出现是人际间比较的结果。农村隔代抚养儿童如果看到其他同学有父母的陪伴、关心和疼爱,而自己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关爱的状态,相比较之下就会感到失落和自卑。这种心理在形成之后,随着父母进城务工的时间逐渐延长,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2.解决我国农村隔代抚养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2.1 要坚持以人为本。学生作为小学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主体与主要对象,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就一定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教育观念,通过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同时在具体的管理工作过程中,我们还要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为学生创造创新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后,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良好心理。

2.2 对工作内容进行创新。我们要做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创新,就必须对工作内容进行创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的心理健康工作也必须结合国内外的新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并根据工作目标的变化对工作内容进行不断的创新,隔代抚养儿童大部分为00后,所以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强化宣传和实践,从而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对提高他们的理想信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2.3 对工作方法进行创新。当前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其次,我们还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育背景育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管理方式。在教学期间对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教育育积极的疏导,解决他们在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学习、情感、心理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促进我们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提升。

2.4 完善家庭教育,发挥祖、父两代人的教育职能。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慎重选择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充分考虑祖父辈监护人能否胜任儿童的监督管理职责。其次,留守儿童的父母应该及时的与孩子的祖辈进行沟通,可通过书信、电话、往返的形式来了解情况与孩子经常交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

3.结束语

总之,我们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我们的教育方法,才能够让我们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创新教育工作方法,是提高我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这对留守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猜你喜欢

隔代心理健康儿童
迈向共学互学的未来:当前隔代学习研究的知识图景*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隔代亲”与文化传承
祖辈学堂:幼儿园隔代开展家庭教育的实践建构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隔代教育为何总“两头不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