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2019-11-26陈家抒
陈家抒
(福建省德化职业技术学校 福建 泉州 362500)
当前中职教学中新课标改革正在逐步的推进,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课程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为了让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质量取得更高的进展,必须要进行相关措施的落实,完善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计算机专业的新课改提供了更多的条件,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中通过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能够提升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更有利于计算机专业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最终完成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新课改目标。
1.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背景
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的重要。但是,现在的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生之间的计算机知识基础掌握的水平差异也非常的大。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相对较差,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性也不高。特别是在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科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计算机理论专业知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不能很好地将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和理论专业专业知识的学习完美相结合,更难统一差生和优生的学习进度。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就能够改变这种现状能均衡中职学生之间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能够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另外,良好的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兴趣,发挥学习的自主能动性,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素养。
2.分组协作式学习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2.1 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分组技巧和方法。分组协作式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为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计算机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不同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重要的是每个小组的总体学习水平要相同或相近,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够包含学习水平高的和相对学习水平弱的学生。当然,学习成绩不是分组的唯一根据,还要参考学生的性格、性别等因素,最大程度的让每个小组在各个方面达到平衡的状态。在计算机教学活动中,计算机老师根据计算机教材教学内容给学生确立相对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且以用提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小组可以根据小组成员的综合素养选取一人作为组长,组长负责小组成员内的各项事务,小组人数一般在7人左右。
2.2 计算机老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进行中的定位。计算机老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要尽量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给于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锻炼的机会。老师在分组协作式学习中要给学生做好学习引导,仔细观察小组学习动态,掌握小组学习情况并作出针对性的指导策略。对于那些对计算机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要重点的进行辅导,推动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保证学生同步的学习。对于一些学习中的问题,老师不应当着急为学生进行解答,要先让小组进行讨论,对于那些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再进行示范或讲解,对于学生不会的普遍问题要重点讲解。另外,教师的综合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要综合各小组的综合表现一一进行针对性的点评,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激励学生积极改正,从而提升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
2.3 计算机教学应用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的具体策略。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实施分组讨论的协作式学习,在熟悉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分组。在进行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优生带劣生,考虑学生的互补性、结合教学内容及要求。分组式协作教学要科学合理,发挥该学习模式的真正价值。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时,要将知识与技能相结合,在远程控制进行示范,并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极的以分组学习为实践方式动手操作。分组协作式学习要注意小团体的分工合作,小组间进行相互竞争,使学生在合作和竞争中共同进步。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这一模块时,由于数据的处理比较枯燥乏味,可以设计Excel的插页排版模块,组织小组间比赛,在比赛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内成员讨论协商解决,在比赛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该模块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语
当前面对新形势,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新课程改革面临着许多问题,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是提升我国中职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完成中职计算机课程新课标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