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019-11-26李艳红

读与写 2019年23期
关键词:童谣行为习惯美的

李艳红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鳞字小学 吉林 乾安 131400)

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很关键的地位。童谣是幼儿教育中富有独特色彩的一个领域,它的作用是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替代的。它除了能起到对幼儿陶冶情操、启发智慧、培养品德的作用之外,还往往能起到统一游戏的作用,因为很多童谣都是随着游戏趣蕴而创作出来的。另外,童谣往往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色彩,其娱乐性强,且易于传播和继承,是极好的适用于幼儿教育中的文化传承。

1.给幼儿正确的行为导向

单纯的说教式教育对于幼儿来说能起到的规范作用是极为有限的,而通过丰富有趣的童谣以游戏的方式来对幼儿进行行为的引导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童谣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相比于故事来说其更加的短小精练,其语言简短且押韵,更加容易被幼儿所记住,这种方式的背诵,让幼儿孩子变相的理解什么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这也就起到了我们说的幼儿教育中引导规范幼儿懂得什么善恶美丑的教育意义。例如《世上只有妈妈好》通过歌词突出妈妈的重要性,来引发幼儿关于自身生活的关联性,所以极易使得他们懂得母亲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对于母亲的爱。

2.促进幼儿的各种能力

2.1 利用童谣的连贯性,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童谣作为富有语言魅力的民间文学作品,其具有连贯、趣味、铿锵上口等特点。幼儿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合上节拍,边学边唱,说起来很容易就达到整体一致。在整体节奏的影响下童谣的学习就变得非常简单容易,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无形的就增强了幼儿说话的连贯性以及表达性。特别是幼儿在学习童谣时都是整体去学,通过整体的带动,可以加强幼儿的整体意识,也可以使得胆小不爱说话的孩子变得敢说话,稍微有些口吃的孩子变得说话更加连贯清晰了。

2.2 发展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在学习传统童谣的基础上,老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自己进行童谣的创编。幼儿自己讨论创编而来的童谣使得其更加的容易被其所接受学习,另外根据自己情况创作的童谣在一定程度上也更加的贴近和符合幼儿的生活。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无疑可以保持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通过自己创编童谣,可以从小就培养幼儿的思维进行发散,对其以后的生活和学习起到积极的影响。

2.3 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语言美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表演”。而毫无疑问应用于幼儿教育各方面的童谣是极富有语言美的文学形式。表演不仅仅是肢体上的动作,对于幼儿而言表演更多的是语调的变化。通过对童谣的学习,幼儿来背诵童谣时会不由自主的加入自己的感情,再通过老师的教导使他们在说童谣时注意语气和语调的变化,用自己声音来展现独特的童谣魅力。童谣的学习,可以使得幼儿在通过自己和小伙伴们一起的表演更加理解和感受童谣的趣味和魅力,也可以加强幼儿对于美的感悟和意境的认知。

2.4 增强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时期是人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时对幼儿展开逻辑思维教育,培养和加强其逻辑思维是很有必要的。而大多数童谣都具有逻辑思维严密,结构完整的特点。这样的童谣,简单且易懂,而且读起来有很强的节奏性。童谣学习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加强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而且将童谣引入幼儿教育可以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比如时常听到的“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通过有趣的童谣帮助孩子们理解抽象的知识,简化语言学习,理解较为复杂的逻辑关系,并且使得幼儿们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也是培养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好的童谣中蕴含着善良纯真的美好思想感情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高尚的道德品味。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对幼儿的文化知识教育和身心发展均有积极作用。民间童谣对于幼儿语言、行为习惯、道德情感等的培养都能起到良好的启蒙作用,不仅能帮助儿童辨别好坏,而且能自觉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以一首童谣为例,“上学校,不迟到,学习用品准备好;少先队,儿童团,领巾标志佩带好;这首童谣包含众多生活学习行为规范,引导幼儿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歌谣中的描述,将好的行为习惯融入到童谣中来,再通过童谣的传唱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学会用童谣中的行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总之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是极具意义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将童谣渗入到了教学中。

知识。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教师的示范作用也不容忽视,我利用晨读、午后静悄悄、周三大阅读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书、交流,看到老师也在认真读书,学生对读书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5.制作读书卡

为了使学生能读以致用,我们印制了读书卡,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内容:书名、作者、阅读起止时间、写出你认为最美的10 个词语、这本书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或事情?写出这本书中你喜欢的五个完整的句子、请画出你最喜欢的情节或人物、家长签名、教师评价。读书卡要求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填写,每周评选出填写认真、制作精美的读书卡在班内张贴,供全班同学欣赏学习。每当自己的读书卡被张贴出来,这些同学就非常兴奋,很有成就感,孩子们读书的兴趣就更浓厚了。

让学生爱上阅读并非是一件易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它需要老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只要坚持不懈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读书就逐渐成为自觉行为。阅读让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多彩的蓝天。

猜你喜欢

童谣行为习惯美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童谣里的童年
快乐童谣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