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渗透

2019-11-26柯丽萍

读与写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课程内容民俗

柯丽萍

(福建省晋江市东石镇钻石海岸幼儿园 福建 晋江 362200)

民俗文化所具有的生活性、稚拙性、娱乐性等特点,我们安海民俗资源丰富:舞香龙、数宫灯、南音、烧塔子、嗦啰嗹、水上捉鸭等。东石镇的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食文化源远流长,安海的小吃深受众多游客的青睐。这些地方民俗资源既有利于形成地方教育和园所特色,又有利于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让幼儿更多地了解本土民俗文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地方民俗文化的魅力和价值。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幼儿园及周边地区的文化资源,立足实际,真正建设能够满足幼儿需要的适合本园发展的课程,推动幼儿的进步。

1.利用民俗资源服务课程内容

在幼儿园的教育上,本地的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小孩子们可以从身边的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本土民俗文化的熏陶。因此,让民俗文化走进校园,将传统民俗文化资源融入区域活动内容,能够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接触活动的机会,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并且,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将其融入区域活动能够让一般的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更受孩子们的欢迎。例如,几位男扮女装的“花婆”,手里各提一只红漆篮,装着白玉兰和红花。队伍最后是抬着嗦啰嗹的龙王头,一路跳舞,一路唱着佛教梵语“嗦啰嗹啊依多啊啊礼,礼啊去礼……”幼儿在环境的刺激、引导、激励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

2.研磨民俗资源丰富课程资源

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教材为主,教师在实施教材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幼儿生活中蕴含的许多有价值的资源,我们采用一课多研、同课异构、对比教学等形式挖掘家乡民俗文化的主题教育资源,可以利用民俗文化教育的契机将这些民俗文化融入主题。由于安海是小吃很有名气的古镇,每年端午节会举办“水边看捉鸭,陆上看采莲”,家家户户会包“粽子”的特色小吃。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包“粽子”的制作方法,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尝试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去了解古镇文化。通过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让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从而得到艺术的熏陶,萌发了他们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

又如大班语言活动“安海端午节真不错”,以图文的形式完成在调查卡片上。之后,我们将这些调查表制作成本,能够翻看的端午节图书册,放到活动区用于以后的活动。而在手工方面,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一个个小荷包以及其他材料,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装饰荷包等,通过亲身实践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间民俗文化的魅力。因此对家乡文化有自豪感,感受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利用民俗节日拓展课程内容

传统节日沉淀并折射出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利用民间游戏、 传统节日等,它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民俗文化的熏陶。因此,我们利用民俗的“节日”活动找准教育的切入点,整合传统节日中本地的特色文化来拓展课程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元宵节来临之际,幼儿园处处张灯结彩,充满了节日的气氛。小班幼儿玩灯笼赏灯笼,中班幼儿搓元宵,大班幼儿做灯笼、猜灯谜等;端午节时孩子们在画粽子、装饰龙舟,与爷爷奶奶一起包粽子,邀请爸爸妈妈讲述屈原的故事等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每逢重阳佳节孩子们带着自己买的重阳糕走进敬老院,给爷爷奶奶吃重阳糕、为爷爷奶奶表演节目,从小培养孩子关爱老人、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立夏时节根据安海立夏吃蛋、吃蚕豆的习俗,孩子们在剥蛋、剥蚕豆、剥豆瓣的活动中不仅感受了传统节日的趣味性,也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要让幼儿进行品尝活动能够让他们从味觉上更完整地体验到苏州糕团的特点。在品尝重阳糕前,我们让幼儿先摸一摸,看一看自己手上的糕团,幼儿非常开心,争相恐后地表达着自己的感受,“这个糕团闻起来真香”,“我手上的糕团摸起来有点粘粘的”,“老师,我的糕团不粘的”,“我手上的糕团里面还有红红的馅”……通过这样的活动安排孩子们对本土特色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拓展了课程内容。

4.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区域活动

都说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一个摇篮,而在我看来,我们周围的社区环境也是一个广阔的天地,能够为幼儿园环境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区域活动离不开各种材料的配合与协作,只有实践才能加深印象,区域活动材料则更深层推动了这个实践的过程。在区域活动中融入民俗文化,一方面,这样能够调动幼儿的热情,尽可能多的让他们走进活动。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遇到问题互相商量,共同寻找解决方法,学会了初步的人际交往的技能。另一方面,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开阔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在彼此的合作中有所收获,而且使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形成发散性思维,获得自身长远的进步。比如,在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活动的特点:活动性、游戏性,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与材料互动起来,让中国传统民俗文化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材料丰富多元了,孩子的活动情绪就会被充分调动与生发,各方面的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在新的课程资源观的指导下,传统民俗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来源,它用它那独特的吸引力教化着幼儿。 我们逐步形成了“学习领悟―收集整理―审议筛选”的资源开发思路,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发挥出新的活力,得靠幼儿老师的引导,进一步研究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有效策略,通过这种方式让幼儿愿意主动走近它,触摸它的脉搏;当幼儿的热情被激发后,还要进一步深化这种认同感,在欣赏、体验、探索、合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课程内容民俗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民俗中的“牛”
热贡地区民俗文化中的洁净观与实践研究
民俗节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漫画民俗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