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游戏教学
——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2019-11-26王佳莉
王佳莉
(浙江省诸暨市阮市镇中心小学 浙江 诸暨 311800)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讲的教育启蒙阶段[1]。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思维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枯燥无趣、严谨科学是其最基本的特点。而小学生的特点却是活泼好动,对于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由于年纪较小,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难以较快把握与理解,同时枯燥的数学知识更是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实施数学教学趣味化就显得十分重要。
1.顺应时代潮流,多媒体游戏教学
科技大发展,科技教学已经逐渐深入到我们的学习中去,教师要懂得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来实现有趣的教学。现在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载体就是多媒体,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发展趋势[2]。那么该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游戏教学呢?
通过以动画的形式开头,让“海绵宝宝”提出话题,请求小朋友们来帮助自己分类图形,孩子们都变得特别积极主动,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数学课就像是在做分类游戏,大家七嘴八舌就将图形分辨出来,当幻灯片展示结束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我让孩子们继续举例生活中还有那些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图形。学生有的回答苹果是圆圆的,凳子是长的,餐桌是圆的,星星是五角星,还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最后我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将这节课所学到的图形画出来。在这样的游戏化的课堂中,学生学得开心,效率也是极高,老师教得也舒心。
2.感受数学文化,设计竞赛游戏
数学文化实质上涵盖了许多精神,例如竞争、合作、团结、奋斗、坚韧等精神,我们就以“竞争精神”为例进行探讨,让孩子们在竞争过程中能够感受数学文化。学习要有竞争意识,要让学生在一定的压力下学会学习,过度的压力又会消磨学生的斗志,所以教师要把控好压力的程度。在学习数学时,我们可以采取竞赛游戏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小学阶段的儿童,数学知识不难,只是简单的基础奠基,所以设计简单的游戏教学也是十分容易的。
我在教学中就经常会采取竞赛游戏的模式来刺激学生学习,比如在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训练自己十以内的加减能力,我通过有奖竞答模式,将游戏分为两个环节,一是抢答计算题,教师提出一道十以内的加减法,由学生抢答,举手快者先答,答对加一分,答错扣一分。但这一环节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展示自己的学生就会钻空子,放弃答题的机会,这样就无法实现我们教师的教学目标,所以我还设计了第二环节:生死时速。所谓生死时速就是教师提前将计算题列在纸上打印出来,学生人手一份,在规定的时间内学生作答,时间结束答题结束,提前交卷者加分,按时交卷者不加分也不减分,未完成者减分,作弊者扣除一半的分数。最后选出班级前五名学生给予物质奖励。通过这一类的竞争游戏,学生们的加减算术得以训练,对于十以内的加减记忆更深。学生们在竞争游戏中培养了竞争的精神,一往无前,努力的为达到目标不断的拼搏,符合素质教育目标,同时可以让孩子们不知不觉的感受数学文化,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3.案例情景模拟,快乐学习知识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类型的题目,有一些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比如“鸡兔同笼”问题,有些学生对这两种动物不太了解,在做题的时候总是想不明白,由此,我安排了案例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在情景模拟的过程中能够快乐的学习知识、理解知识。首先,我让这些孩子们自己画一画小鸡和小兔子的头像,涂上颜色用剪刀剪裁下来,用两条纸条黏在一起,这样可以戴到头上。然后,我让几名学生一部分人模拟“小鸡”,这几个学生双脚站立,表示小鸡只有两只脚,另几名学生蹲着,表示小兔子四脚着地。
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觉得很有乐趣,连一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主动的制作小鸡和小兔子的头像。然后我们根据题目的变化,让这一部分同学进行模拟,学生们就可以直观的看到兔子和小鸡各有多少只,然后找到运算的普遍规律。我了解到学生很喜欢情景模拟这种教学模式,他们认为,书籍上有一些案例不太好理解,想象不出来,比如说在认识正方体长方体之类空间图形时,有时候想象不出来,那么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一些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学生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
结束语
总之,我们教师的教学不再是过去的僵化古板的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手段,将教学游戏化、快乐化,让孩子们也可以在做做游戏中就学会了数学知识,体味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爱上数学课堂,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