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1-26黎菊花
黎菊花
(广西南宁市南湖小学 广西 南宁 530021)
引言
小学低年级学生普遍存在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计算速度较慢且极易出错等情况,进而影响到数学学习效果。为改善这一计算教学现状,教师应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后提出有效性措施,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在小学数学中的学习中奠定优秀的计算基础,减轻教师数学教学压力。
1.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思考及分析
1.1 学生年龄阶段的限制。由于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普遍属于幼儿阶段,无论是从学习方法方面还是对学习心理方面相对于高年级学生都不够成熟。低年级学生课堂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观察细节能力较弱,课后作业普遍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监督下才能完成。而培养良好的计算能力需要有足够的观察力、耐心和数学技巧等。但这些大部分都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特点相悖。同时低年级学生面对计算题往往觉得枯燥且正确率不高,难以有计算能力方面的学习成就感,容易陷入计算能力难以提升的恶性循环中。
1.2 教师教学方式的局限性。由于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散漫等原因,教师往往需要花大量精力来维持课堂秩序,容易忽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最终效果。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学习心理,直接将抽象的计算过程、计算技巧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学生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习热情匮乏。同时在小学低年级课堂中,多数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一统天下”,师生互动较少,没有充分激发该年龄阶段学生对未知事物应有的好奇心。
1.3 部分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不可控性。面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问题,教师往往会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要求家长在空闲时间尽可能的辅导孩子学习,检查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多数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非常看重,在有能力、有时间辅导孩子写作业的前提下都会选择亲力亲为。在低年级学生心理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但在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家长会由于作业漏洞百出、孩子不专心、难以理解某一知识点等因素动辄呵斥孩子,甚至打骂孩子,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排斥感甚至是恐惧感,计算能力更加无法提升。
2.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相关策略
2.1 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有兴趣的基础之上学生才有学习动力和热情。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旺盛,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上通过教学工具的辅助来简化计算过程,使计算原理明了化。同时教师也应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对于小学一年级初入学的学生,加减法的进位退位法则是计算重难点,因此教师应从此着手,利用小棒、积木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理解进位退位法则,达到计算教学的目的。除了从学生各方面情况入手,教师也可转换教学模式,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2.2 教师主动帮助学生分析计算错误。低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计算粗心大意从而导致计算出错的情况。比如在抄写算式是看错形状相似的数字把3看成5、把计算符号看错如除号÷错看成减号-等,教师面对学生的低级计算错误时,应主动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计算法则并未理解透彻还是因为粗心看错题目内容而导致计算出错。在分析过程中教师应仔细询问学生相关的计算法则是否了解,以鼓励学生为主,做到教学知识点的查漏补缺,通过增加师生互动来纠正学生错误的计算思维,令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从而更配合教师日后的教学工作。
2.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改进才能看到显著的变化,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例如规范学生的计算书写格式、竖式要求位数对齐以减少“进位退位”的错误、规范数字书写以避免混淆等,做到厚积薄发,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教师规范学生计算过程的同时,还应在学生心中树立“计算检查”的思想,首先检查计算过程是否有误,再重新计算一次,对比结果后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细心、谨慎的计算风格。
2.4 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检验的习惯,教师要求学生计算时做到三核对,一是题抄完后要与原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核对,做到一字不差;二是列完竖式后,要把竖式中的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做到上下一致;三是抄完得数要把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做到万无一失。这样学生就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正确。
结束语
当今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有很多方面都急需改进。改进的前提是需要教师对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思考剖析,提出针对性策略,从教学模式、学生心理等多方面出发,从而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为该阶段的学生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计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