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9-11-26

读与写 2019年23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数学

杨 超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土城子镇总校 内蒙古 克什克腾旗 0253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理解数学。可见,情境已成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纽带。情境的创设,使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生动、活泼,越来越能吸引学生。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学生学习数学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教学中如何有效创设情境,从而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明确目的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如在学习“1-5的认识”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去动物园”的情境: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大象、小鹿、犀牛……悠闲地漫步在草地上,天上小鸟在飞、白云在飘,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动物。同学们真的好像来到了动物园,非常兴奋,教师问:“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羚羊,有的说看到了大象,有的说看到了犀牛,这时一个同学说:“我看到了2棵树。”教师表扬了他:“你真能干,不仅看到了树,还会用2说出树的多少,你能带领大家一起数数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能用数来表示所看到的事物,在愉快的参观中,“1-5数的认识”这个主题也随之展开。教师在“动物园”的情境创设中,目的比较明确,体现了以下的价值:(1)把学生引入到了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学生情绪积极,自然地生发学习需求。(2)通过自主、开放的观察、交流和相互启发,使学生主动经历了从具体事物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而不是直接获得结论。(3)在这个情境中,认数、数数都成了十分自然、有趣的活动,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感均得到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2.引发自主探究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且情境设计要新颖,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感到亲切的情境。如通过“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学习“比多少”。让学生觉得日常生活中充满了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感到亲切可信,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另外,要选择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情境。例如:通过在站台上车、下车的人数来学习加减法。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最容易产生兴趣,如果发生在身边的事情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就不但能激发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多少,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不断创设有创意的、新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数学知识、规律的魅力。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景、实物、实事、实情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辩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探索的欲望,乐于发现问题,乐于创新学习。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强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创设竞争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探索兴趣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有效途径。适当的良性竞争,可促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只有对学生点滴的创新给予及时的表扬、肯定、鼓励,才能激发学生创新学习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竞争性,从形式上,可以是小组内同学间、小组与小组间;从内容上,可以是小组内、小组间对问题解决的竞答,或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质疑,也可以是对练习完成的质量、速度或某一问题处理深刻性的评价等;从情境创设的方式上,可以由教师创设,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提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的探索才会主动,才会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和独立思考中有所发现,从而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才会得以培养和提高,创新学习过程才会得以优化。

3.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与探究

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发认知,激发学生参与的有力措施。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参与热情。小学生的理解、记忆还建立在学生的直观操作、动手实践上,所以,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操作活动,耐心引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思考,从而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当然,情境的创设并非信手拈来,情境需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并且使情境创设常变常新。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会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数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