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分析
2019-11-26马娇
马 娇
(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港头小学 江苏 新沂 221400)
小组合作学习中主要是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与实践等方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合作的作用,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合作中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还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做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虽然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做出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也严重影响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质量。以下是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1.1 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能够顺利地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的讲解,但是很多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仅仅停留在活动的形式上,并没有深入到小组教学的实质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氛围很热烈,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缺乏自制力。所以在讨论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讨论课堂之外的东西。在表面看来学生都在进行激烈的讨论,其实并没有达到小组合作探究的效果。
1.2 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够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制力差,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自己性格特点的影响,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积极。有些学生思维能力很强,考虑问题比较快,当这些学生思考出问题后就很快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对于一些没有思考出来答案的学生来讲,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此以往,就出现了一些学生急于表达,一些学生形成思维依赖,认为别人说出来以后自己就不用思考,也能掌握知识。最终导致这些学生成为小学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旁观者,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探究的真正意义。
2.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2.1 选用合理的小组分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的分配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合理的小组成员分配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积极的效果。在对学生进行分配时,教师需要遵循让水平相当的学生进行合作的原则。这样学生在同一小组内才能做到平等的交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做到学生的因材施教。
比如:在讲解《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这一节内容时,大部分学生在学习除法时都感觉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学生在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上不够。因此,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将学生合理的分成3个小组,第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接受能力上较快,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第二小组的学生处在中等水平。第三小组学生相对较差。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学习除法在运算中的一些规则,然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教师所引导的内容,这时教师针对第一小组的学生进行练习题的训练,增强学生在计算中的速度和准确度。对于其他的学生,教师带领其进行相关例题的学习,这时,第二小组的学生就能够模仿教师进行运算,然后教师再给他们分配任务。最后,针对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通过更多的精力进行引导。
2.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进行合作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具有强烈的竞争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引导。而且教师在小组合作教学中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还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的合作创造机会,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情况,提升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勇气和自信心。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尊重学生、积极的采纳学生的意见和想法。
比如:在学习《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竞争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一些在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或者进行物质奖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更加积极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教师也应该给予一些奖励。通过营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总结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应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结合教学实际,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高效“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高效,真正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