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县区实际 精准分析定位写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奋进之笔”
2019-11-26郑玉宝
■郑玉宝
新时代呼唤新的教育。义务教育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然要与新的时代要求相适应。今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聚焦新时代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加快推动我国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员令。
当前,我省义务教育发展应按照《意见》要求,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六个下功夫”融入教育全过程、各环节,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在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及管理方式创新上下功夫,立足区域实际,落实“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的职责,以县区为实施单元,提升自我发展的内驱力,走质量均衡的发展道路。
要立足县区区域实际,坚持协同改革,助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意见》就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义务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地位,对党委、政府、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省市政府统筹和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各县区要综合施策,主动发力,统筹协调支持,逐步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积极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构建让教师静心从教、校长静心办学的良好教育生态。教育部门要担当主责,在招生考试、质量监测等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要立足县区区域实际,精准分析定位,确立科学的质量观。长期以来,“唯分数论”现象充斥着校园。家长、社会以高考为导向束缚了教育的发展,忽略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要提升义务教育的质量首先要精准分析区域实际,多措并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把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强化学科育人和实践育人功能,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把知识学习和实际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树立培养具有时代意识、理想信念、扎实学识、创新思维、奉献精神的人才质量观。
要立足县区区域实际,建构科学的评价机制。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建构全面客观的评价系统。从对学业质量的关注延伸至社会责任、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的综合评价,建立与区域实际相匹配的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积极探索过程性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路径与方法,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全方位、多维度测量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基于问题,立足区域实际,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新举措。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县区区域内教师培训的自主权,按需培训,补齐教师结构性缺编的短板,实现教师从胜任一个学科教学到“一专多能”的转变,确保农村“小微”学校也能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如张掖市甘州区“行政+学会+基地”的教师培养培训模式,着力破解农村“小微”学校学科及专业教师缺编的难题,高效解决乡村学校教师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要立足区域实际,精准分析定位,积极推进课改行动。课堂教学问题是区域内存在的普遍问题,但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课程)、不同学段表现不一。各县区要基于标准,基于数据,全面诊断,发现问题,找准课改方向。积极推进以问题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新的教学方式。坚持以生、以学、以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构建尊重、关怀、发现、探究的课堂文化;优化教学策略,全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适当使用开放性作业,提升学生创新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有效改进教与学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方式和策略,整体推动课堂建设。要充分发挥教科研团队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作用,着力促进教研的转型和教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以新型课堂促进每个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主动活泼地发展。
要立足区域实际,精准分析定位,加强课程建设。在全面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探索新基础、新课程和新技术相融合的新型课堂特质,积极建设立足于区域实际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区、校两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教学要凸显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校本化条件,进行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时不我待,当砥砺前行。要全面提升义务教学质量,就要以县区为基本实施单位,落实县级政府为主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多措并举,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