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2019-11-26王雪英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学号乘法规律

■王雪英

(山丹县农场学校,甘肃 山丹 734100)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往往会采取提问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只有运用正确的提问技巧,才能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使其为教学服务。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提问的主要原则

1.相关性原则。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思考,因此问题的设计必须和知识点具有高度相关性,不能过分随意。

2.具体性原则。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化的学科,教师在提问时应注意设计具体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3.适度性原则。一方面,提问能够迅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如果提问的时间过长或频率过高,容易使学生进入疲劳状态。这就要求在提问时把握适度性原则,注意提问的次数和时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1.采取合适的提问方式。按照不同的标准,提问可以分为多种方式。根据提出问题的数量,提问可分为单一提问和系列提问。以“小数的扩大与缩小”这一知识点为例,当学生学会将一个小数扩大10倍的方法后,由于在方法上具有相似性,教师可以通过系列提问,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将小数扩大100倍、1000倍等。比如,设计一道“将3.6489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那么将3.6489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 )位”的题目。根据提出问题的对象,提问可分为个人提问和小组提问。以“鸡兔同笼”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采取小组提问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小组,一次提出十个相关问题,让各个小组独立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看哪个小组能最快完成对所有问题的正确解答。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促使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层次理解。根据提出问题与学生思维之间的关系,提问可分为直接提问和间接提问。直接提问是直接根据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直接按照知识点本身进行思考和回答。如,在讲“奇数和偶数”时,让学号是奇数的学生举手,学号是偶数的学生则不用举手,这就是直接引导学生根据奇数和偶数的定义思考自己的学号属于奇数还是偶数;间接提问则指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进行发散,由一个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比如,由整数乘法运算引出小数乘法运算:“26×26 和 2.6×2.6”的答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从知识点本身和课堂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提问方式。

2.把握合适的提问时机。提问是一种具有极强目的性和启发性的活动,教师应当把握合适的提问时机,最大化地发挥问题的作用,用问题串联课堂并带动课堂气氛。根据课堂节奏,较好的提问时机一般有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课前提问,是指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教学前,先使用一个或多个问题,点明新旧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课中提问,是指教师在讲授知识点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来使学生理解并主动运用知识点;课后提问,是指教师在讲授完知识点后,运用提问帮助学生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并查漏补缺。例如,在讲授“分数的乘法”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这样把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提问时机。课前提问时,先让学生回顾整数乘法,再引入分数乘法—分数的乘法应该如何计算,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中提问时,可以让学生在计算后回答几道分数乘法题;课后提问时,可以问学生这堂课上所学的分数乘法运算法则,带领学生总结“分数与分数相乘时,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分子不能和分母相乘”的规律。

3.选择合适的提问对象并分层设置问题。在课堂上回答出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在选择提问对象时,应综合考量学生的个性特征、数学学习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需要分层设置问题,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提问环节有所收获。例如,在进行“找规律”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让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比较复杂的找规律问题,如“53,44,36,29,( ),18,( ),11,9,8 是一串按规律分布的数字,根据规律,()中应填()”,而让基础一般的学生回答较为简单的找规律问题。如“2,6,10,14,( ),22,26是一串按规律分布的数字,根据规律,( )中应填( )”。

猜你喜欢

学号乘法规律
算乘法
我们一起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把加法变成乘法
我们来打牌
巧解规律
学生学号的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