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实现润泽心灵
2019-11-26高增明
■高增明
党的十九大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各环节。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其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年来,我们以德育为学校发展基础,坚持在教育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沁润师生心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改进思政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进而通过教育教学,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渗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常规、平实、朴素的教育教学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围绕学校文化建设 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青少年时期在他们心田中植入道德的种子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播什么种,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全校教职员工深知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固本强基、指引未来的工程,这项工程实施过程的全覆盖特点,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完全吻合。因此,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贯穿融合上下功夫,达到便于理解、便于操作、便与推广的目的。
在理念文化系统中,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提出了学生形象标准:阳光、明理、聪慧、健美,并进一步细化为大成学校学生发展愿景,即“品德力、健康力、交际力、计划力、阅读力、学习力、审美力、创新力”。
在行为文化系统中,我们建立了校长负责制的五个思政工作体系: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管理育人体系;教导处—科研处—学科组为主体的教书育人体系;团委—团支部、少先队为主体的活动育人体系;后勤处—各教育设施单位为主体的服务育人体系;学校—家长—公检法结合为主体的辅导育人体系。五个思政体系分工明确,职责清楚,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工作由“软目标”转化为“硬任务”。
在视觉文化系统中,我们设计制作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金种子”工程标志,由中国书协会员题写标准字,以金黄色为标准色,图案设计突出出穴特点,寓意为“金种子”工程立足校园、走向社会,并将其植入到宣传栏、灯旗、美德少年专栏、学校网站等应用系统中,让“金种子”文化弥散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在环境文化系统中,大成文化广场雕塑突出孔子及其思想,校门浮雕墙则以儒家文化发展的六个节点为主要内容,教育教学区的环境小品、人物雕塑、石桥石凳、道路楼宇导示则突出“用传统文化做底色”的特点,力求实现环境文化沁润的育人目标。
围绕学校课程开发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最需要什么?他们身上不乏质朴、勤奋的品质,他们更需要一种思想的滋养。当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意味着家长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给了学校,因此,必须有一个统领性、全面性的教育内容伴随他们成长。我们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围绕学校课程建设,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学校课程建设体系中,为活化的思政课提供时间、空间和载体保障。
首先,用好五个平台,宣传载体课程化,力争人知人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红领巾广播时间穿插“24”字并详细解读;二是班级黑板报的内容设置有关“24”字的宣传解读;三是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内容呈现“24”字;四是校园橱窗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五是校园大型屏幕展示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
其次,针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校时间长的优势和学生获得信息少的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的需要,凭借乡村学校少年宫这一独特的阵地,开发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丰富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了校本课程。二者互为促进,相得益彰,让学生丰富知识,拓展技艺,修身养性,陶冶思想,提高素质。目前,学校逐步形成了轮滑、围棋、太极拳、少年武术、足球、毽球、书法、国画、素描、色彩、陶艺、口琴、合唱、钢琴、科技实践、机器人、国学经典诵读等为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编写了《我的价值观》《校本课程纲要》《围棋入门》《学论语讲修养》《中学生必背的古诗文》《三百千讲修养》等校本课程资料。
最后,学校还针对学生民族构成的特殊情况,给100多名裕固族和藏族学生开设了民族学生书法课,为校本课程开发注入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新内涵。
围绕实践活动开展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没有心灵的真正触动,没有心灵的共鸣体验,这样的教育是苍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到活动中,才有活力。我们突出体验育人,大力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活化思政课,深化思政课,升华思政课。
一是开展以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感恩活动。学校制度化地开展餐前感恩诵读活动,以“感恩国家培养,感恩老师教诲,感恩父母关怀,感恩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为内容的餐前诵读,让学生每天都能听到、看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与此同时,我们还把感恩活动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参与感恩互动活动。学校创建了感恩室,通过引、讲、写、做、说等步骤,促使学生逐步懂得了感恩与责任。
二是开展以“日行一善”为内容的“六善”行动,即发现善、宣传善、评价善、实践善、记录善、表彰善,逐步催生学生“诚信友善”的行为习惯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到目前为止,已有300多名同学在“日行一善”主题活动中获得“最美大成少年”荣誉称号。
三是开展“文化凝聚正能量,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结合学校核心理念“大成”,坚持每天中午课前10分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每学年开学,为一年级学生举办“开笔破蒙”入学仪式;每年9月28日,在大成广场举行祭孔仪式暨经典诵读展演活动;每年11月份举行汉字听写大赛。今年,我们又全面推进无门图书馆活动,枕边书、走廊书、教室书、图书馆大阅读等等,学生举步行走之间、触手可及之处,都能与书为伴,有书可读,有文可品。这些活动让学生真切地走进国学,走进书香,在经典的沁润下,迸发出灵性的光芒,逐步晕染出雅致的形象。
四是开展以“爱与责任感动校园”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区交通管理、红领巾示范岗、校园植绿护绿公益劳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关爱张掖湿地等活动。特别是科技创新及科普教育活动,已成为我校最富特色的活动,先后有100多名学生在甘肃省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奖。这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担当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懂得了奉献,提升了素质。此外,我们还利用阳光体育大课间、运动会和“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日,经常化地开展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围绕创建爱生学校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用心根植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开花结果。
创建爱生学校是我校追求的办学目标之一,爱生学校标准从四个维度,即“全纳与平等,有效的教与学,安全健康与保护,参与与和谐”统领了全校工作,回归了教育的本真,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把“金种子”工程与爱生学校的创建融合在一起,培养一种习惯,涵养一种精神,就成了我们的工作落点。
生活习惯是留守儿童的第一习惯。在宿舍,学生就寝前换穿睡衣,拖鞋摆放在规定的位置,洁具按统一的要求摆放,被褥叠放有统一的标准,学生自己打扫卫生间、楼道寝室的卫生,拒绝喝有害健康的饮料,坚持自带水杯,喝茶水……这里与其说是一种军事化的管理感觉,不如说是一种让乡村的孩子走向文明生活的大课堂。
在餐厅的管理上,我们坚持从细处着手,训练学生双手端餐具,就餐双脚着地,细嚼慢咽,主动擦净餐桌面,用餐巾纸擦嘴,学校还自编《大成学校学生就餐歌诀》,作为学生餐前诵读内容之一,做到知行合一。学校按照“品德教育,行为管理,习惯养成,素养提升”的行动路线图,使餐厅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升学生文明素质的重要阵地。
在校园里,“学校公物伴我行,一草一木总关情。墙面干净好风景,乱涂乱画要叫停。刻画桌面理难容,凳子坏了快修整。关窗锁门关电灯,工具用完要交公。”已经是全校学生的行为标准。
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学校制订并实施“四好”行动计划,即“好诗天天念,好歌天天唱,好书天天看,好字天天练”,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空余时间。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课前说,笔记本,双色笔,活页夹”成了全校同学的学习“四宝”。
在创建爱生学校的道路上,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我校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扮演着父母的角色,他们用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信仰,高度关注着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生活。
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的基础,尤其是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在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爱生学校深度融合的教育实践中,我们紧扣习惯养成教育不放松,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在未成年学生心中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金种子”,全校教职工以“和衷共济,追求大成”的学校精神,精心呵护处在人生“拔节孕穗”期的每个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