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9-11-26张慧清

少年体育训练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质测量学科

张慧清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体育测量评价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是体育科学研究工具之一,也是一门实用性非常高的应用学科。1979年我国首次明确了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性工作,同年组织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调查。此次调查暴露出我国体质测量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操作非常薄弱、人力资源有限且水平较低。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学者呼吁要尽快建立并促进我国体育测量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技术的发展和完善。1982年华南师范大学的陈骏良先生率先翻译了美国《体育测量与评价》,此后许多高校陆续开设了此课程。同一时期,很多学者编写了适用于我国教学需要的专业教材,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一度成为体育院校专业必修课。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调整,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逐渐被调整为专业任选课,教学时数也被压缩为16~22学时。还有一些学者建议,取消该课程的独立授课,将其内容分解消化于相关学科的实践操作环节中。如沈阳体育学院将体育测量评价合并到体育统计课程中,上海体育学院用“体适能评定理论与方法”取代体育测量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从引入、兴盛到取消呼声的出现,其根本原因是该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突破实践教学中的局限,致使其实用性没有充分凸显,创新乏力,进而导致整个学科停滞不前。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程中,有必要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和体育实践需求,对体育测量评价学科进行改革,突出其实践性和应用性。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对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相关研究文献,通过与部分体育院校联系,查看关于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教学方案、大纲。

1.2.2 焦点小组法 在2016年体育统计学年会期间,与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院校体育测量与评价任课教师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就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实施等问题进行交流。

1.2.3 行动研究法 研究者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教学规划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地审视与凝练,形成课程建设方案并付诸实践。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并记录课程建设过程,针对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撰写详细的实践笔记。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测量评价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1 课程目标不明确 我国的体育测量评价学科主要借鉴美国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而来。在美国,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培养体育师资的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和提高体育教师实际指导能力。这里的“体育”原意是指学校体育,通过课程教学,学习者应能对学校体育的各项工作进行准确的测量与评价。我国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国情需要,2002年出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014年重修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同年教育部陆续公布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方法》《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实施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学生体质测评列入学校体育常规工作中,并将其列为学校体育工作评价的必要指标。

社会体育方面,1995年开始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旨在促进大众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健康体能的形成。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持续推进,对大众健康体能的科学指导、测评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由于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以及各专项学习中重点介绍的都是竞技体能,所以体育测量评价学科中应填补健康体能测评方法和实际操作注意事项的空白。学校体育、体质、体能成为新世纪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但是现有的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仅仅是笼统地描述为:学习和掌握常用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应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体育运动具体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具体问题”并没有紧扣社会实践需求及体育发展动态,缺乏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导致相当多的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加之实践操作机会很少,学生缺乏足够实践操作技能,进入工作单位后常常需要经过二次培训才能独立上岗。

2.1.2 课程重点不突出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版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体育测量评价》包括10章38节。前3章分别为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测验的编制与实施。其余7章是对实践方法的介绍,涵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情感与个性、运动员选材、体质等内容。其中每一章都包括很多具体内容,如身体机能包括循环机能、呼吸机能、感觉机能和平衡机能;身体素质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以及身体素质的成套测验。这些内容看似完善,实则内容繁杂,不仅与相关学科在内容上出现较多交叉重复且重点不突出。

2.1.3 教学手段单一 随着各高校教学条件的改善,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教学已经走过了观察模型和模具的直观教学、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室教学、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的多媒体教学3个阶段。但如前述所言,囿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大部分学校还是没有摆脱课堂教学的困境,实地进行实践教学始终是该课程的薄弱环节。例如,对心肺功能进行测量时如果不学习掌握台阶试验这一类实用测评方法,对身体成分的测评如果不亲自进行皮褶厚度、腰臀比等指标的测量,就没有真正完成从被测者到测试者角色的转变,更谈不上以测评者的身份去发现、解决体育中的实际问题。

2.2 体育测量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设计

2.2.1 以实践需要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 2014年根据教指委文件精神,课题组所在学校对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重新调整。课题组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本着便于统筹规划、提高教学效果的基本原则,开始着手新课程“体育统计(含体育测量评价)”的建设。该课程将测量(基础、前提)、统计(方法、手段)、评价(目的、结果)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有机融合,树立以统计服务测量评价、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思想。在精简教学内容和指标时,以现代体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如学校体育、体适能和运动选材为主题重新组合实践教学内容。将主要知识点融入案例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典型实例,有目的地进行实践训练。教学重点向学校体育、体适能测评、运动选材中指标的选择和测量、借助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方法的合理选择及正确应用、测评注意事项倾斜,重在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在河南大学2012级、2013级和2014级3个年级的体育教育专业中进行了3轮次的教学研究,根据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适当调整、完善,同时学习其他高校的改革经验,分析从2010级和2011级教学实践中得到的教训,在借鉴、探索和继承中逐步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2.2.2 明确教学目标,尝试模块化教学新课程体育统计(含体育测量评价)中的教学目标很明确:适应时代发展和体育事业的需求,掌握测量、统计、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现代体育理念以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社区体育指导的基本技能。分专业建立教学大纲,基本理论和方法属于通讲内容,实践教学环节实施模块化设计。学校体育部分侧重于体育课中运动强度、运动密度、运动负荷的测定和控制,课余体育锻炼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及学生心理健康测评。体适能部分中的体质模块侧重于对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中常用指标、方法的测评实践;体能模块侧重于对健康体能中身体成分、柔韧度、心肺功能、肌力及肌耐力的测定。运动选材部分侧重于对少年儿童发育程度的鉴别和不同运动项目选材指标的确定。同时改革考核方式,成立学习小组,要求每位成员分配不同任务,共同完成2~3项难度适中的实践项目,将理论测试成绩和实践测试成绩按相应占比计算综合成绩,以此激励学生提高对实践教学的学习积极性和重视程度。

2.2.3 合理利用资源拓宽实践教学路径新课程体育统计(含体育测量评价)开设时间在大三的第二学期,在前面两年半的时间内学生自身经历了体质测评、各类竞赛的裁判工作,对体育测评的相关知识已经有了感性认识,需要在学习中将知识整合内化为能力,同时要在行动中逐步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应用的转变。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提前做好教学设计,用心寻找机会,合理利用资源,拓宽实践教学路径。我们在实践教学中主要借助校内外大型运动会中的裁判工作、中招体育加试中的服务工作、学生体质测评中的志愿工作、校选课程中的助理工作、科研项目中的专项测评工作作为实践路径。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实践机会极大地调动了河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投入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显著增多,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部分同学申报参与的《××市3~6岁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及运动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省普通高校体育社团绩效评估研究》《儿童单纯性肥胖有氧运动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分别获批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顺利结项。另据实习反馈的结果显示,河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2级和2013级实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大大增强,获得了实习学校专门的表扬,2014级学生实习尚未开始,已经有很多学校表达继续合作意向。根据对近6年毕业生的统计,河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2010—2012级学生进入大型公司从事体育与健康指导的学生远高于2007—2009级的学生,也从侧面反映出改革初见成效。

3 结 论

3.1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必须通过以用促学、学用结合才能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实践操作不可或缺。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形式,根据教学进程适时、适度地安排实践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动学、盲目练”的教学困境。

3.2 优化教学过程要从实际需要出发。要顺应体育实践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围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进行持续改革。

3.3 正确协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丰富理论。对先进测量仪器、测量方法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开发研究,加大实训式教学力度,提高测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将是今后体育测量与评价教学主要的改革方向。

猜你喜欢

体质测量学科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超学科”来啦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