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诗歌中的女性意识审视
2019-11-26李素洁闫启慧
李素洁 闫启慧
有唐一代,除却武周有崇佛倾向外,其余几乎皆从高祖之初定下的尊崇道教为基本国策。定于国都的长安自是独领风骚,崇道风尚风靡当世。道教风气之盛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的礼教政策,在尊阴阳、重平等的社会氛围下,对妇女之约束相对减弱。自皇宫至平民百姓,入观的女性群体形成唐代独有的女冠现象,长安地区之女冠诗人尤以鱼玄机为著。从其存世的数十首诗作中咀嚼体味,口齿噙香间,独独属于女性特征之感性的敏感、品物之细微,对婚姻爱情之追求与取舍,控诉与批判,对女性自身能力、地位、社会角色之体认与自省,洋溢着审美意象与道教情怀,亦显现出“扫眉”之势。上与《诗经》之温柔敦厚、汉魏六朝之依附婉约形成较为鲜明的女性气质、自主精神及相对独立的意识,于此,笔者将该种文化呈现解读为有唐一代女冠诗作中别具一格的女性意识,并借此探究其独有的诗作特色。
一.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唐代女冠诗人的诗歌创作都是以女性的身份作为起点的,真实地展示了她们在世俗生活中各种遭遇的体悟以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有关女性的爱情婚姻、女性的交游生活、女性的性格追求在诗中都得到了最全面的诠释。
唐代女冠诗人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史载:“时京师诸宫宇女郎,皆清俊济楚,簪星曳月,惟以吟咏自遣。”①唐代女冠诗人在面对爱情与婚姻的态度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她们对爱情持之以恒的追求、对忠贞婚姻的期盼以及对性的大胆表达上,这在鱼玄机的创作中尤为生动明晰。鱼玄机师从唐代大诗人温庭筠,对于鱼玄机的才情我们是不能否认的,在历史的描述中:鱼玄机聪颖、才思敏捷,最初是由温庭筠介绍给补阙李亿为妾,但是在那样的社会中光有爱情是抵挡不了世俗的约束的,鱼玄机因为自己的才情被李亿极尽宠爱,但是她终究只是一个妾,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她还是没能逃脱礼教的压迫,在李夫人的逼迫下,最终被李亿送往咸宜观出家为道。在刚离开李家时鱼玄机时常给李亿写诗歌表达自己矢志不渝、忠贞不变的情意。
鱼玄机写给李亿的诗全都得不到回音,受到伤害的鱼玄机为了尽快摆脱旧情的束缚,在交游唱和中找到知心人,期盼寻找到真正的爱情。她在诗作《感怀寄人》中突出表明了这种心迹:诗中表现了她对旧情的遗憾,还有对君子的追慕。同时,“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这两句诗表明鱼玄机准备结束上一段感情,准备开始新的感情。她在与男性文人的书信交游中,清清楚楚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慕,凸显出浓厚的女性主体意识。鱼玄机不似其他闺中少女般羞于言说,而是享受与文人雅士交游应答,即便是多次被拒也热情追求。这表面是其真情的自然流露,从更深的层次来说则是她女性自主意识的凸显。与此同时,她在交游唱和中逐渐走入男权世界,以不卑不亢的态度与他们进行对话,从而也提升了自己作为女性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唐代女冠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她们只要遇到了自己的所爱,便会倾尽全力去追求,即便不能得到,也不会放弃。无论是在婚姻上,还是在交游之中,这种的自我价值观从何种意义上而言,是女冠诗人们对自己人格尊严的一种护甲。
二.诗作中独特的审美心理
《毛诗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鱼玄机的诗作,仿若诗序之完美注脚,女性本体化的志、情、嗟叹构成其诗作别致的审美心理与情感。
薛涛诗中曾言“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同样是吟咏风物,女子往往能于细微处胜士大夫一筹,这与女性自身内心之敏感特质息息相关。女性内心之纤细的体物拟情之流缓缓流淌出来,是女诗人的气质,亦是其对自身审美心理的发掘与感知。《江陵愁望寄子安》:“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身处江陵的鱼玄机,临江颙望,只见暮落时分,枫叶叠叠,江桥掩映间远帆迟迟,可是她所忆的前夫李亿又在何处?明明已遭见弃,其剪不断的相思仍一若自西向东汨汨的江水,东流无歇。这是身为女子的悲哀,男儿之恩情绝于朝夕间,而女子的情意总是理乱如丝般芊眠,即使已经爱弛,愁思仍复如此。
从鱼玄机其他诗作来看,她的心里是明白的,可身为女子,感性占了上风,她又怎能割舍这曾经的夫妻情分呢?愁思再多,也换不回浮云蔽白日的心上人了,就这样几多怅惘,几多离索,却也无济于事,弱女子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令人心疼亦令人感动。以己心体物,物亦着己之颜色。在这里,江水成了其愁绪最贴切之情感外现,江水之思的意象,于女诗人绵延不绝的哀愁里生动,更成为诗人笔下情感比喻之千古意象。不仅如此,前两句之景物描写亦个性化了。枫叶千枝复万枝,诗人不惜笔墨,一句诗里全是枫叶意象,千千万万之枫叶一如其纷乱的思绪,理不清、舍不尽,而下句之江桥、暮帆与枫叶相接,明明是春天的江陵,却让人读出了“袅袅兮秋风,风飘飘兮木叶下”之秋天的感觉,可见诗人的心全不在此,一朵含苞待放的青春之花在众目睽睽之下凋零,其改变不了为他人妾的出身,寄人篱下是她的生命底色,心是秋意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景又“怎一个愁字了得”?惋惜的是,她又偏偏因这无边的束缚、寂寞而变本加厉,不安分地放纵自己,杯酒流连中熄灭殆尽。
从这一角度来看,女冠身份是鱼玄机躲避而掩饰自身悲苦命运并无力地加以反抗的无奈之举,并非世人所说其放浪淫荡的娼妓般的萎靡。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女冠诗人鱼玄机悲剧之症结所在,其创作也是女性审美心理的特殊化叙写。
三.传统女性意识的复归
鱼玄机诗歌大都表现出唐代长安地区女冠诗人独特的女性意识。在对待爱情婚姻方面,她追求忠贞的爱情、向往诚挚的婚姻;在自我价值的评定方面,她希望冲破封建社会环境的束缚,渴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的诗歌表现出来一种独特的洒脱之美、英豪之气、俊朗之风,进而使人感悟到唐女冠诗人的独立人格意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女冠诗人依然身陷于传统社会的铁屋中,重复着传统女性既定的命运。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优劣好次是从男性的视角和标准出发的、女性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是以男性为主要依托的、甚至女性的生存发展也是以男性为中心支柱的,这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性别差异。性别差异在传统文化、思想意识、社会习惯的“鼓吹”下代表着一种权力关系、一种分层机制、一种等级制度。虽然唐朝在“胡风”熏染、经济开明、女皇当政等影响下放松了对女性的束缚,使女性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利。然而在封建思想、君权意识的整体统摄下,女性想要自由发展的意识仍旧受到严格的等级制度的压制。
鱼玄机的诗歌在女道士的身份的“保护”下表现出一种冲决束缚、潇洒自在的英豪之气,但其健雅俊逸的诗风却是来之不易的。她入道的目的并非是慕道追福或养生清修,而是为了寻求艰难环境下的生存与自我价值的追求。鱼玄机才情出众,但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她无法像男性一样通过科举、世袭等求得名誉与地位,只有通过入道才能获得较多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但她不安圈囿于宗法礼教的围困,忠诚于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希望求得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渴望有一位有才之士能够了解自己的情感世界并在诗歌中达成共鸣。在中国文学历史上,“女性的呐喊和抗争”多表现为“家庭婚姻以及恋爱上的伦理需求”②,妇女的行为与意识并非完全自由,她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男性为依附的,因而鱼玄机最可行的方法就是与名士联姻。然而唐代严格的等级制度要求联姻的对象必须是门第相当,并且当时的名士为求登科及第的顺利,在选择婚姻对象时常会攀附门第较好的女子,甚至于这种社会风气变成了法律的硬性规定。
因而,出身寒素的鱼玄机纵使才情出众,但时代环境的种种限制导致她们的诗歌仍存在着些许不成熟之作,以及诗歌中预期表现的思想意识受到一定的压制。
四.结语
鱼玄机作为唐代长安地区女冠群体的代表,她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晚唐女冠群体的生活态度与人生追求。她将爱情婚姻、自我价值、文学审美、独立人格等写进诗歌,用自己的诗歌展现了女冠群体的苦乐人生,诗作大都表现出唐代女冠诗人独特的女性意识。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女冠诗人终究生活在封建社会,她们自我认识的不全面以及社会外部环境的消极影响都会限制她们的诗歌创作与思想意识的发展。时至今日,以鱼玄机为代表的唐女冠诗在对古代诗歌的全面观照与整体研究方面有着深刻的意义,她的诗歌彰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对后世女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注 释
①傅璇珠.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7:326.
②王纯菲.火凤冰栖一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