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 久久为功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背诵
2019-11-26张全
张 全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中坝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引 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价值观也在飞速发展,语文的学习能够影响学生价值观的树立。语文的学习是积累与表达的过程,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语习惯,让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模式下,教师对学生背诵的重视程度不够,这给学生的语文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背诵的重视程度。
一、背诵的作用
背诵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对于背诵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学生不能从中受益。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了解背诵的作用。
(一)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通过背诵进行语文学习,能够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初中语文的必背篇目一般都是经典篇目,而这些文章中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词汇的运用都具有借鉴意义。学生对经典篇目进行背诵,能够加深对用词造句的理解,使作文句子的书写更加规范。语文课文背诵的过程也是阅读的过程,无形之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经典篇目能够经得起学生的重复阅读,细细品味,学生通过重复阅读和背诵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二)增强文章理解能力
背诵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首先,反复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忽略的知识点,从细节处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深层情绪,进一步理解整篇文章的含义。其次,一遍遍的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文章的方向,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文章的深刻情感与核心内容。经典文章的背诵,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于同类型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后,能够帮助学生去理解记忆相关的文章,有助于学生能够快速理解所阅读文章的内容[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章的背诵,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背诵篇目的理解上升一个台阶,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同类型文章的理解,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三)锻炼记忆能力
背诵是一种考查学生记忆能力的学习方式,能够不断地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学生在背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帮助,对学生的生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语文文章的背诵相对于其他科目的背诵容,是篇幅较长并且较为完整的,这对学生来说,是记忆能力训练的很好机会。长效记忆比短效记忆更重要,因此语文的文章背诵,不仅需要学生背得多,还需要学生背得牢。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会自发寻找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找寻适合自己的背诵“套路”,总结出背诵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和速度,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四)提升表达能力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的背诵,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好词好句,方便学生进行引用、化用。对于初中生而言,作文是一大难关,由于对作文的接触不深,面对作文陡然增加的字数学生脑中会一片空白,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知道怎么下笔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背诵优美词句,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仿写,学生作文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多读、多看、多背,才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写出语句通顺、语言优美的好文章。
二、提高背诵水平的方法
学生进入初中后,才开始接触大量的、长篇的文章背诵,因此,在这个时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背诵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背诵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背诵水平。
(一)厘清脉络
学生在背诵文章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文章内容,厘清文章脉络。因此,在学生背诵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解析,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含义之后再进行背诵,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并且教师的讲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的理解,让文章的背诵更有意义[2]。
有些教师在授课时会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裸背”,这种方式非常不可取,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背诵时理解能力不足,对于文章的生涩词汇容易背错;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背诵的过程中,对文章的初步理解与正确答案有偏差,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文章解读时,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文章内容已经有了“了解”,在教师讲解时容易走神,与正确的解读失之交臂,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通读,并尝试进行理解,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最后要求学生进行背诵。
(二)情景化记忆
大脑对于绘画、音乐的记忆最深刻。这两种方式还能够放松学生的神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这两种方式进行文章的分析与教学,深化学生记忆,以达到让学生牢固记忆的目的[1]。例如,在教学《繁星》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音乐《繁星》,然后采用朗诵的方式进行阅读,深化学生记忆。对于其他文章的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表述,让学生们眼前有画面感,或者安排学生进行演示。再如,在教学《背影》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对父亲爬上站台的动作进行模仿,既能够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
(三)选择记忆方式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理解能力不同,记忆能力也不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自己对于什么样的记忆方式比较敏感,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通过最适合的方式进行记忆,能保障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始终清楚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是长期记忆,不管学生运用什么样的记忆方式,最终保障的都是文章能够长期记忆[2]。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让学生查缺补漏,形成良好的记忆习惯。
(四)竞争性记忆
竞争,是校园中鼓励学生学习最常用的手段之一。教师在让学生进行背诵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竞争的手段,让学生分成小组背诵,进行组内评分,选举分值最高的人作为代表,与全班的小组代表进行竞争,获胜的整个小组都能得到奖励。运用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大量内容的学习。这样,能够激励学生进步,提升整个班级的记忆能力。
结 语
综上所述,背诵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背诵能力的培养,通过背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记忆能力,进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