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点亮学生璀璨的“心空”——浅议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延伸的策略
2019-11-26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钟燕凤
安徽省合肥市长淮新村小学 钟燕凤
通过阅读而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是整理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苏霍姆林斯基
《课标》中明确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所以,阅读对于当下的教育而言尤为重要。在现今提倡的大语文观的宏观背景下,课外阅读不是浮于语文课程外围的“小装饰”,而是课标中的一个“硬指标”,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韧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数量的积累与熟练技巧形成的密切关系,也说明长期、大量的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保障。
《课标》中的“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目标贯穿于小语教育起始,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综上种种,无不为我们敲响了拓宽语文学科教材学习的警钟。
现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创造条件,培养兴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需要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
1.建立书香班级
除了学校的图书室外,教师还建立了“采蜜台”——班级图书角,供同学们自由选择。孩子们能在课间静下心来读书,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班级也沐浴着浓郁的书香。
2.给课外阅读“软包装”
由于生活中孩子们接触数码产品的机会甚多,低段的孩子不能正确地选择读物,所以低段重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尤为重要。在学生没有养成读书兴趣和习惯之前,外界形形色色的趣味游戏远比书更吸引他们,此时抓住低段孩子天然崇敬教师的心理,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上,或在每周固定的阅读课,或课间,或办公室里,也沉浸在阅读的乐趣里,书成了师生情感交流的纽带,也成了营造书香班级的利器。另外,还可以采取亲子读、小组读等形式,孩子会在低段就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
3.评价机制多样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成为快乐王国,不仅需要大量的书籍,还要靠组织活动、示范、集体劳动来安排使学生入迷的事,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技能,激发他们的情趣。”我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如阅读心得交流会、读书小报评比、名人故事会、优秀笔记展、书香家庭评比、阅读照片展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至此,在低段孩子们就形成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深挖教材,寻找整合
叶圣陶先生认为“活读运心智,不为书奴仆”“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因此要想使阅读教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采取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来弥补阅读教学现存不足,这是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1.由作者推荐读物。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的节选或缩写,在预习和拓展环节,教师可以把相关的名家佳作推荐给学生阅读。如学习了卫宣利的《番茄太阳》,让学生再读她的《流泪的月饼》,由作者切身的经历体会到人生需要经过一些坎坷才能慢慢成长,从而使学生多方位、有梯度地理解教材,引导学生形成渴望阅读,提高品位,丰富素养的良好势头。
2.由课文的主旨推荐读物。如学习了《菩萨兵》,教师可推荐《金色的鱼钩》,感受抗战期间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军民鱼水情,既拓展了阅读面,又进行了情感教育。这样选择相同或类似的阅读材料,旨在与课内教材相互呼应,更加突出作品内在的情感。
3.由文中人物推荐读物。如学习了《哪吒闹海》后,推荐学生读读它的完整版,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加真切地认识人物机智勇敢的性格。
4.由课文的写作方法推荐读物。以《二泉映月》为例,作者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方法,教师推荐学生阅读《青铜葵花》,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加深了对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方法的理解,这对发展阅读、指导写作都大有裨益。
三、指导方法,活用课外
课外延伸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获取有用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的阅读。如果阅读无数,过目就忘,那阅读会毫无意义。鉴于此,教师制订了“阅读三部曲”:
第一曲——“消除拦路虎”。朱熹有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低段小学生无论是词汇量还是理解力都还有待提高,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拦路虎”,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工具书、多媒体等手段自行解决。
第二曲——“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阅读中可以摘录好词佳句,可以圈出疑难困惑,先小范围交流,教师对全班的阅读情况全面度量后,提取共性的东西,然后再共同讨论、释疑。
第三曲——“交流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多和同学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体验,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课内方法运用到了课外阅读中去,学生畅通无阻地吸收阅读的养料,逐步提高了语文素养。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总而言之,教师应立足于课内,以课堂为抓手,课内授法、课外延伸,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