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借“语用”,为写话“松绑”

2019-11-26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8期
关键词:猴哥风信子小鹿

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小学 王 艳

“语用”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阅读、口语交际都是“语用”的组成,它们与习作、写话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也正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时常提及的“读写结合”“说写结合”。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的写话要求简洁明了: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③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不难看出,“语用”与“写话”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的“语用”能力,将会影响到其写话水平。

一、对话,打破“畏难情绪”

古语有云:“哀兵必败。”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但说到写话,仍然会令他们“望而生畏”,这种“畏难情绪”总会使得部分学生在“习作”这条路上“裹足不前”。

叶圣陶先生给语文下过这样的定义:“什么叫语文?语文就是语言,就是平常说的话,嘴里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起来,就是语文。”对于有畏难情绪的孩子,可采取“对话”的形式,让孩子先说后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1.师生对话,在想象中开辟写话之路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也是构思语言的一种心理能力。二年级的学生有着充沛的想象力,教师适时的引导便能成为孩子们助飞的翅膀。

例如我在“说说你的理想”这一练习中,课上交流中,我引导孩子们围绕自己的爱好入手,以此为原点,说想法,说理由,打开话题,有话可写。等写话本收上来一一看过,除了“惜墨如金”的钱同学,其他学生果然都写了。以下是我与钱同学的对话:

我:为什么一个字也没写呢?

钱同学:我不会。

我:那你有爱好吗?

钱同学:有啊。

我:是什么呢?

钱同学:漫画。

我:为什么喜欢漫画呢?

钱同学:因为漫画很好笑,而且每次我给别人讲的时候他们也会笑。

我:恩,那你这么喜欢漫画,想不想成为漫画家?可以画很多有趣的东西……

钱同学:(打断我)然后分享给其他人听!

我:对啊!这就可以是你的理想啦!

接下来,钱同学神情肃穆地写下了一段话: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漫画家,这样我就可以天天画漫画,还可以给别人讲,分享快乐!

知道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先和孩子交流,只要他肯说,写就能解决,课后时常问他几个问题,说多了,自然能够写出一些话来。

2.生生对话,在借鉴时体会写话之趣

时常可以观察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平时在课上沉默寡言的孩子,下课和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却讲得滔滔不绝。

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练习六的教学中,有一幅涉及乌龟、小鹿、月亮、森林的古文字画,课本要求学生根据这些素材编一个小故事。这对于几个怕写的同学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此,我特意安排几个对写话怀有畏惧心理的孩子聚集在一起,我则在一旁为他们提供故事的图片,倾听他们的创造。

第一个同学:一天,小乌龟想过河,他请小鹿带他过河。

第二个同学:不对,乌龟自己会游泳,为什么要小鹿带他?应该是乌龟脚受伤了。

第三个同学:也有可能是因为水太深了。

第四个同学:水深,乌龟也能游。可能水很凉。

我:你们说得都很好,试着把这些话连起来说一说。

第一个同学:一天,小乌龟想过河,水太冷,小乌龟过不去。“小鹿,小鹿。”小乌龟喊小鹿。小乌龟让小鹿带他过去。

第二个同学:还有月亮呢?

第三个同学:对啊,还有森林呢?

……

句子虽说不出彩,但通过彼此的对话,他们已经愿意去想,这为他们的写话打开了一扇兴趣之门。在平时,不妨组织具有同样问题的孩子聚在一起,引导孩子围绕一个感兴趣的话题一起说,互相借鉴,互助共进。

二、阅读,根治“无话可写”

新课程标准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阅读是学生写话的“源头”与“活水”。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庭中,都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想”读

充分利用碎片时间,鼓励学生在到校后,早读前安静阅读;提倡课间休息时,随手翻阅小故事,让阅读充盈在学习生活的时时刻刻。

2.“享”读

将阅读课前几分钟设置为分享阅读时间,分享内容可以多样化:

(1)分享自己在阅读中读到的好的词语和句子。这样可以激励孩子阅读的兴趣,能够让孩子在长期的阅读中养成品词析句的能力。

(2)分享自己的写话内容。当学生的阅读达到一定的“量”时,鼓励孩子用积累的词语模仿写一句话,上台展示,为他们自己赢得荣誉感,从而对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产生良好的影响。长此以往,就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为孩子的写话不断增加能量。

3.“响”读

每学期一本书,一方面实行家庭阅读打卡计划,每天记录阅读的页数。另一方面每天安排一位“小小朗读者”,选择当日阅读内容中的一段文字在家练读,利用早读的时间段向大家展示。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的写话积累了素材,从而为他们的写话插上了一双翅膀。

三、情境,激活写话动力

学生写话时容易遇到“瓶颈”,无话可写。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1.就“课”取材

课本中,有许多能够“取材”的内容。插画也是很好的素材。将之合理的利用,联合课文创设的情境,引导学生练说,扩句,丰富句子情境。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好基础。

例如课文《猴子种果树》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正当猴子伤心的时候,一只____对猴子说:“猴哥猴哥,____。”猴子一想:“对啊,_____。”于是就_____。课文的句式不断重复,学生易掌握。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猴子什么果树也没种成,准备放弃了。课件出示伤心的小猴子图片及句式:“小猴,小猴,你____。”学生顺着句式,都说了请小猴不要放弃的话。我顺势引导:小猴听了你们的话决定再种一棵梨树,这时候……课件出示:一只___对猴子说:“猴哥,猴哥,____。”猴子___。有了之前的语用积累,孩子们都能为故事写一个完整的结局。

2.激活“源头”

生活中观察练说,激活写话动力。培养孩子多问几个问题的习惯,充分融合他们的生活情境。

景物描写教学片段:

师:我们来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景物?(走到窗台旁的风信子旁边)

生1:风信子(得意)。

生2:我们教室里有一棵紫色的风信子。

师:说得越来越完整了。

生3:我们教室的窗台上,有一株紫色的风信子。

师:(打开窗户,风吹进来)还能说得更完整吗?

生4:我们教室的窗台上,有一株紫色的风信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摆。师:(学着风信子的样子摇摆)它这样,好像……谁能说得更完整。生5:我们教室的窗台上,有一株紫色的风信子,风一吹,它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好像一个紫色的精灵。

贴近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素材”可写。

写话的方法各式各样,但万变不离其宗,要想让先学生把话“写”好,就要先把话“说”好。重视“语用”,让孩子更加想说、敢说、说多、说好,从而为写话添上精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猴哥风信子小鹿
让你大开眼界的奇异植物(上)
风信子花开的时候
猴哥的烦恼
小鹿的玫瑰花
小鹿跳鞍马
春天
猴哥来了
八戒八戒,傻得可爱(连载)
真的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