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植传统文化 提高语文素养——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11-26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严雯雯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8期
关键词:重阳节古诗词传统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 严雯雯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它反映了我国民族的特征和风貌,是中华儿女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和高尚的精神,对于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显现。将传统文化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尽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传统文化崇尚道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道德素养,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传统文化的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人文观念,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应用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并从中不断受益。

一、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语文课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语文课本中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抓住时机,充分挖掘教学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例如,语文课本中的许多古诗词不仅具有独特和优美的意境,同时也体现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道理,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古诗词中精炼语言分析、体会,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例如,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几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前两句表达了游子独自在外思乡怀亲的情怀,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够引发学生对亲情和家庭的思考,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而后两句写自己的兄弟在重阳节日能够登高插茱萸,唯独少自己一人,一方面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期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扩展,向学生讲述关于重阳节的日期、来历、习俗等,例如诗人家乡的重阳习俗就有登高插茱萸,原因在于古时候的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避灾克邪,然后再讲述现代社会中的重阳节的习俗,例如回家探望老人以及去敬老院开展尊老爱老的节日活动等,这样既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亲人关系,同时还能带给孤寡老人一份安慰和温暖。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其积极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实践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

二、通过阅读弘扬传统文化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效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领略到更加美丽的风景,因此,在传统文化的应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去了解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体会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通过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幅令学生难忘的画面,而这些寓言故事又反映了深刻的道理,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和人格修养。再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挑选四大名著中的经典章节供学生阅读,如阅读《三国演义》,学生能够领略到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也能够看到周瑜的狭隘善妒,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不仅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需要,同时也能够引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学习与发扬优秀的中华精神,传播正能量。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积极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阅读历史著作,让学生能够客观地看待我国历史;鉴赏剪纸画册,让学生领略精美的民间艺术作品;背诵古诗词,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只要教师能够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组织,就能够让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要想使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发扬传统文化,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必不可少,通过趣味活动的举办,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收获友谊。例如,传统节日元宵节后学生们纷纷返校,开始新学期的学习,此时,教师就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庆祝元宵节的活动,首先带领学生学习关于元宵节的知识,让学生对这个传统节日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再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小组负责制作花灯,有的小组负责准备字谜,还有的小组负责制作元宵,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了解元宵知识的基础上亲自体验节日习俗,一方面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促使学生在今后主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是传扬传统文化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

猜你喜欢

重阳节古诗词传统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重阳节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重阳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