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问”优化数学课堂
——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教学模式
2019-11-26沈苏俊
☉沈苏俊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提问是教师进行师生沟通、开展教学的一个主要的方式,进行课堂提问不仅仅能够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根据教师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更好地应用自己的知识。
一、设定明确问题,突出教学重点
课堂提问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采取的一种辅助性的教学手段,为了判断教学任务的完成状况,教师需要在提问的过程中将那些复杂的装饰性内容去除,对学生的提问要尽可能的简单明了,避免学生被那些外在的装饰性内容误导,造成学习方面的误区。同时,教师也要将问题的重点着重突出,避免问题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不紧密的内容,尽可能的将课堂的时间应用于重点内容的讲解中来。在教师提问时,要与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知识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提问,将问题集中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中来,引导学生专注于这些知识点,从而更好的完整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一些工程性的问题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将每一个工程任务的总量都学会用1这个整体来表示,根据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得到工作时间与工作速度的乘积等于总的工作量,也就是整体的1,这是进行这一部分教学内容时的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入的、透彻的理解这个内容,教师就可以利用提问这一方法将其转变为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场景,例如这样一道题目:某单位新引进了一些施工设备,这些设备的总数为90个,如果用卡车A单独进行运输需要运输20次才能全部装完,如果使用卡车B单独进行运输需要运输30次才能全部装完,请问如果同时用卡车A和卡车B进行运输,那么需要运输多少次呢?这个问题中,总数量90辆就是整个工程任务的总量1,教师可以在这种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提问,让他们明确在卡车A和卡车B的不同工作效率中,这个1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引导他们应用工作时间x工作速度的乘积=1这个公式来进行计算。
二、结合学生兴趣,调整提问范围
要想做到有效的、合理的课堂提问,就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他们的学习能力,对于当前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他们的兴趣点,建立在这些基础上教师才能够更好的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帮助学生更好的把握教材、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但是教师要注意不能将知识点搞得太过于复杂或是太过于简单,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距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例如,在一年级的课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计数10-20之间的数字,那么就可以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进行提问。首先思考,在什么样的生活场景中,学生才可能遇见这些数字?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有买过东西吗?如果你现在有20块钱,想要买一本9元的书本,那么需要老板需要给你找回多少钱呢?但是如果你又想要快速的付清楚钱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让学生将数学学科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知识点融入提问环节中,让学生进行讨论,将这些零散的数学概念植入学生的脑海中,拉近他们与知识点之间的距离,通过感悟生活、体验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沉浸于数学课堂中。
三、把握重点知识,注重内在联系
数学学科的知识点虽然都比较零散并且有诸多方面的内容,但是这些知识却又有一些藕断丝连的联系,教师需要建立起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要让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学习都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做到新旧衔接,构建起知识点之间的桥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学生对于新知识点的熟悉。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画出一个长方形,问问学生在长方形中存在几个内角?然后让学生在长方形中任意拉出一条直线,将长方形切割成两个三角形,问一问学生现在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学生发现,切割成两个三角形之后,相加的内角和超过了长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切割长方形,将其变成一个正方形,计算正方形的内角和,找到在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内角和规律。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这样实践性质的学习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能够激发起他们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但是,教师要注重这种新旧知识点之间联系的挖掘,将课堂的问题设计的更加紧密、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牢固的掌握本节课学生自主探究的知识点。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提问辅助教学任务的开展,用提问的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