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策略

2019-11-26李春玲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班级小学生管理

■李春玲

(酒泉市肃州区果园学校西沟小学,甘肃 酒泉 735000)

小学班级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通过与学生持续有效沟通,形成民主、公平、公正的班级氛围,以建立良好的小学班级管理机制。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学习班级管理并加以运用,对于创建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维持文明的班级秩序,从而探索出教学新方式、新思路、新理念、新经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注重沟通方式,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时期,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正处于萌芽阶段,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注重沟通方式,巧用鼓励和惩戒相结合的方式,以教育为轴线,慎用惩罚,以鼓励为主,以鞭策为辅,在课堂、课外做到多观察、多沟通、多倾听,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制定个案管理方案和整体解决方案,依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解决模式,持续跟进学生心理变化,及时解决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开生活及学习疑惑。同时,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反馈,了解学生成长环境、行为方式、心态变化,通过家长会、走访、座谈等方式多方面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对学生了解不能仅局限于姓名、家庭成员等基本信息,而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便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沟通时掌握主动权,能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消除学生陌生感和羞涩感,引导学生打开内心,降低排斥感。最后,在与小学生沟通时,还应该创造温馨的沟通环境。教室大多背景色单一,除了桌椅、黑板、挂画,无其他装饰,长期处于单调的环境,容易造成班级氛围死板。在教室沟通,除了压抑感,也无隐私感,沟通时学生容易紧张、陌生、胆怯,不易全面了解学生动态和心理变化。所以,在沟通时,应选择安静、舒适的场所,环境应有一定的封闭性和隐私性,室内有一定色彩装饰,让学生有新鲜感,对沟通有一定的期待,但需注意控制人数,保障一定的隐私感。

二、讲究言传身教,营造良好关系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结束幼儿园学习,更进一步认知学习、纪律、师生关系的阶段,观察及模仿是他们认知及学习的一种方式方法,教师的言行和作风对其成长成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阶段的教师性格差异影响班级管理,活泼型、细心型、耐心型教师参与班级管理,善于对学生循循诱导,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关注、呵护学生,班级整体氛围融洽有爱,积极向上;专制型、咆哮型、自我型性格教师大多不懂得参与、了解、观察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享有绝对主导权,与学生互动较少,训斥、咆哮往往会事与愿违,孩子在不民主的氛围中关闭内心,不善诉说,日积月累后可能会形成自责、怀疑、不自信的人格,不仅对家庭不和善,成人后也可能隐含问题人格,甚者危及社会。因此,在小学生成长中,班级管理对其人格形成、习惯养成、意志锤成至关重要,教师在参与小学生班级管理中,应时刻以身作则,言行统一,把创造良好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关系作为教学计划和任务,积极、互助、团结的班级氛围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助推学生高效学习。言传身教、关爱学生是小学教师的终身课,以身作则、爱中有严是增加班级凝聚力的基础,对学生关爱不是出自血缘骨肉之爱,也不是初始效应之爱,而是发自内心、爱才惜才、培养栋梁之爱,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综合发展当作神圣使命,怀揣着对教师事业的热爱,满腔热血投入到教育行业,对学生爱而不溺之关爱。在班级管理中,尤其注意“宽”、“松”张弛有度,不能过于严厉,也不可过分溺爱,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讲求原则性和导向性,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下,真正关爱学生,做到宽严互补。当然,严格要求学生,并不是一味地苛责、斥责、打压,而是严而有格、严而有爱、严而有责,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学生在和谐的班级氛围和有序的班级秩序中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三、积极组织活动,强化班级凝聚力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好动、探索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单调、高压、长期的学习不仅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反而会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所以,应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做到劳逸结合。这不仅符合小学生学习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开发心智,和小学生成长轨迹相契合。为此,可利用班级主题活动,增加学生互动,培养班级学生间默契度,形成有爱、幸福、温暖的班集体。可利用植树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号召家长参与亲子实践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植树、包粽子、做月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感受付出带来的喜悦和收获;也可利用现代网络资源,开阔学生眼界,增长见识,但需注意科学引导,避免学生沉迷网络,本末倒置。

猜你喜欢

班级小学生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班级“四小怪”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