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专门学校“问题学生”的转化

2019-11-26代有佛

甘肃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关口问题学生学校

■代有佛

(临泽县教育局,甘肃 临泽 7342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新事物的出现,使得一部分中学生由于意志不坚定、心理不健康,从而成为了“问题学生”,甚至有一部分人走上了犯罪的道理。而虚拟专门学校的出现,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的主要目的是矫治这一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阳光健康地成长。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虚拟专门学校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虚拟专门学校通过整合政法、教育、财政、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政府有关部门的优势资源,以学校教育为基础,以社会矫治为支撑、家庭教育为补充,对有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免贴标签式、融合式的教育矫治,虚实结合、多方参与的全新社会治理模式。学校作为主阵地,集中抓好日常帮扶教育;财政部门积极统筹财力,切实保障学校教育矫治工作的顺利开展;人民法院成立少年法庭,实行圆桌审判,体现司法人性化理念;人民检察院成立未检处,通过寓教于审、回访考察,全方位开展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公安机关全面落实校园安保措施,切实保障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司法行政机关专门成立青少年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保障青少年群体合法权益;文化、工商、卫生、交通、城管等部门联合加强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安定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1.分类施教,精准帮扶。虚拟专门学校主要采取两种管理方式分类教育矫治。一是分散办学,对在读的学生,由各分校分类(心语班和立德班)建立档案,实行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矫治。二是集中办班,对未在校就学的教育对象或有严重不良行为已不适宜在校就读的教育对象,集中办班,注重兴趣技能培训,侧重法治教育和亲情教育。

2.无缝对接,持续转化。新学年各分校按学段交接未转化学员档案,确保教育转化工作前后衔接有序。“成长导师”利用家访和家长会单独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或了解相关情况。假期间由社区辅导教师提供必要的辅导。学校、家庭、社区定期互相反馈情况,实现无缝对接。

3.整合资源,综合施治。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特教资源室、乡村图书室等功能室为问题学生提供宣泄释放、音乐减压、沙盘治疗、阅读自救等服务,专业心理咨询师、法律辅导员、职业技能培训为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疏导情绪、培养兴趣技能,增强对社会的认同。

二、虚拟专门学校矫治“问题学生”保障措施

1.行政推动保障机制健全。虚拟专门学校由县政法委牵头,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担任校长,统筹落实教育、政法、团县委等各成员单位职责,健全完善各类机制,保证了虚拟专门学校顺畅运行。

2.统筹资源,保障施教需求。虚拟专门学校根据“问题学生”施教需求,将学校和社会有关资源进行统筹调配,建立符合各种需求的心理健康接待室、咨询室、宣泄室、沙盘室、团体辅导室、反邪教警示教育室、禁毒教育室、留守少年之家等各种标准功能室,施教资源得到全面保障。

3.配足师资保障专业矫治。部分“问题学生”矫治需要专业人才担任导师,如心理咨询师、专业法律顾问等,虚拟专门学校协调各部门通力配合,根据各教学班需求,合理配置师资,用专业人士开展专业矫治。

三、虚拟专门学校矫治“问题学生”优势

1.服务视角人性化。虚拟专门学校立足于学生健康成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加强引导和干预,防止学生变“坏”,对已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以人为本,保护矫治,服务更加人性化。

2.超前预防层级化。采取三级预防关口,防范“问题学生”违法犯罪。学生行为偏差的第一道关口是家庭,第二道关口是学校,第三道关口是社区。三道关口主要功能都是预防,层层设置预防关口,各关口层层加强预防措施,防范效果全面得到加强。

3.日常工作机制化。明确部门合作机制,落实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建立教职员工培训制度,实施工作成效年终考核追责制度,促进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工作职责的落实,为合力完成“问题学生”教育、矫治工作任务奠定了基础。

4.工作流程规范化。通过定期学生开展心理测试,依据标准确定矫治对象,按照问题不同程度分类编入立德班和心语班,确定成长导师,采用“一对一”和“一对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设置矫治方案,学校、家庭、社区利用信息化手段定期跟进,交流矫治效果,康复后及时落实退出机制,保证每个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关口问题学生学校
关口前移赢主动
基于美育视角的中学化学课教学探微
加强正面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学校推介
关口前移 源头治理 典型推动
关口PT二次回路压降超差改造案例探讨
奇妙学校
穴盘基质育苗成功的八大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