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能力在课外拓展中提升
2019-11-26张坤斌
张坤斌
(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新胜乡小学校 四川 遂宁 629100)
1.拓展渠道,全面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1.1 收集信息。让学生在课余多听新闻、读报刊、听广播、阅读产品说明、积成语。名言、好词佳句和身边的新鲜事,从多种渠道收集课堂以外的信息。
1.2 撰写调查报告。例如:在组织专题实践活动课“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时,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语文,查阅图书资料,采访有关人员,然后把看到的事实和收集到的材料加以选择和整理。调查报告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图表、照片、剪贴图片再,再把学生们分成A、B两个组分别针对不同的内容收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然后互相交流。最后分类装订成册,以便保留。
1.3 办手抄报。提前让学生收集以各大节日或特殊纪念日相关资料,老师做适当指导,办好后交流评价,再张贴在教室里供大家欣赏,互相借鉴,谈感想,不断提高办报能力和鉴赏能力。
1.4 搞好课文延伸。根据我班实际情况,教完每一课时,要么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续写并讲诉故事;要么让学生针对课文中的一段话、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感受;要么对一篇课文学习后展开想象作画,写诗,写读后感。
1.5 体验生活。要求学生每天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鼓励他们动口问,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感受家长的辛劳,好好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同时积累素材以便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写出的文章才会流露出真情实感,处处耐人寻味。
1.6 安排户外活动。学生可以三五成群到大自然中地去观察、探索、讨论,将结果讲给自己身边的人听。这些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动员学生种植一种植物,养一只动物,使它们成为自己离不开的伙伴,进而让自己成为自然的关爱者,使自己的业余生活过得充实以充满童趣。
1.7 上网查阅收集、筛选、分享信息。鼓励学生学会在网上去获取健康、积极向上的知识,做一个知识的开拓者。
2.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开展课前五分钟栏目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将语文课延伸到学生生活中去,又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我特地根据我班实际,在课前五分钟开设了许多栏目,如:
2.1 “开心一百 绝对精彩”栏目——以讲述笑话和有趣的生活见闻为主。
2.2 “家事国事 谈天说地”栏目——以讲述自己家里和国内国际新闻为主。
2.3 “古诗长廊”栏目——吟诵唐诗宋词,偶尔进行古诗文比赛。
2.4 “好词佳句”栏目——收集名言警句,优美词优美段。
2.5 “成语知多少”栏目——比比不同字数,不同类别的成语谁说最多。
为了办好以上各栏目,我让学生头一天或几天前就通过各种渠道,如从报刊、书籍、电视上,网络上查阅与栏目有关的资源。摘抄也好,记在心中也好,把收集到的资料第二天带到课堂与师生共享,互相交流。短短五分钟,真想不到孩子们妙语连珠,大家都不甘示弱,都想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唯恐落后。
说到精彩处,同学们还会不由自主地将掌声送给发言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把学生的生活轻轻松松引进课堂,又拓展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学生们都盼着课前五分钟的到来。当我一走进教室,看着同学们微笑着,带着期盼的目光等着我的到来时,当喊那一声“老师——好”响彻云霄时,我知道不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堂课也成功了一半,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3.拓展课外语文学习渠道的几点建议
第一课外语文学习要强调目的性和应用性。课外与课内由于目的、时间、空间等都不同,因此,课外语文学习的方式不同于课堂,它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要让每个学生都是参与者,每个学生都是实践者。
第二课外语文学习要强调自主性。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针对性指导。
第三课内是课外的依托和凭借,课外是课内的补充和发展。只有把二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到知识,形成能力。
第四将课外知识在课内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学生个人的感觉、体验和价值观念,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或自我知识,把学生看成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不是知识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
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以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创新素质的培养为根本目标。只有这样,实施创新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