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019-11-26刘桥发
刘桥发
(福建省长汀县羊牯中心学校 福建 长汀 366300)
语文课难上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尤其是课改以后,新版教材在课文的选材上更广泛,课文自身所包含的信息量更丰富,在给教师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因此,语文课怎么上?上什么?一节课怎样讲才算成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教得茫然,学生听得乏味,课堂成了一潭死水,于是,语文课难上就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近年来,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进行了一些探讨,旨在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1.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引导学生动脑
1.1 鼓励学生质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对自己的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由此可见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质疑”到解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设质疑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开启思维之门。要根据文章内容,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其次是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质疑,培养质疑的能力。如紧扣课文中心质疑,抓住课文重点词质疑,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从文中看似有矛盾之处质疑等等。
1.2 激发学生创新。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教学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主动地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新知,产生某种感悟、体验。教师对于学生的出乎意料的回答或别出心裁的思考方法,要细心体察,耐心诱导。对于一些正确的独见之处更要及时加以表扬;另一方面要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更要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创造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
2.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引导学生动口
2.1 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敢说。一般来说,学生会或多或少在课堂上产生拘谨状态,“动口”自然就无法得到锻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保证学生“动口”,让学生敢说。首先,教师要放下“权威者”的身份,以微笑面对学生,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动口的氛围。其次,要培养良好的口头表达习惯。要求学生不管答得对不对,都要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晰,语言要流利、简练且重点突出。只要学生敢说了,教师再及时进行指导,学生就能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2.2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说。课堂上只有让学生问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传统教育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学生有了问题,课堂才有生命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熟练掌握教材的内涵和内容,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身心特点,科学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使学生成为一个问的主体。要引导学生逐渐完成从“不问”到“想问”,从“想问”到“敢问”,从“敢问”到“爱问”,从“爱问”到“会问”。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被激发与调动,才会乐于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
2.3 培养提问题意识,让学生会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单纯由教师提问学生,那么课堂氛围就显得严肃而呆板。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提问题意识的培养,抓住学生思维活动中的热点和焦点,激发兴趣,调动起提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对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质量如何,都应予以鼓励;对提问错误的学生,教师也决不能批评,启发他们换另一种方法思考;对于提出富有思考性问题的学生应予以赞赏;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教师要有十足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这样学生才能没有精神束缚和心理负担,上课才会积极举手,踊跃发言,才能在自由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既“动脑”又“动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必须引导学生动手
3.1 让学生演一演。表演总是充满情趣和活力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再现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教材内容理解的广度与深度,更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从而体验到每一个角色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如《狐狸和乌鸦》一课,通过表演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狐狸与乌鸦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
3.2 让学生做一做。现实生活总是说少做多,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智慧出于手指尖。语文教学也是一样,从文到物,需要一个转换过程,心灵与手巧是相互促进的。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多让学生做一做,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好语文知识。语文学习中做一做主要有这几种类型:(1)积累性。如摘抄、剪贴、收集等。(2)验证性。如《画风》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弄清“想的角度不同,样子也不一样。” (3)探索性。如《动手做做看》,依据文字说明制作一个风向袋,探索文字叙述与实际操作是如何转换的。(4)创造性。如自创小报,根据文字(如诗句等)结合自己的感想创作图画等。
3.3 让学生赛一赛。竞赛永远充满激情,有竞赛就会有输赢,通过竞赛可以让学生不断领会自然界赋于我们的生活准则——优胜劣汰,学会胜不骄,败不馁,跌倒了爬起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挫折能力。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多让学生赛一赛。语文学习中的竞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选拔性的,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等;一种是巩固性的,如成语接龙、比讲故事、比谁读得好等等。
总之,只有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才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探研活动中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情趣,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