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

2019-11-26詹齐平

读与写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态农村

詹齐平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油墩街镇沙洲小学 江西 鄱阳 333100)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渐深入和发展,对教学课堂越来越重视。构建新时期背景下的语文生态课堂是新时期背景下相关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探究一个问题以及需要打造的教学局面。生态课堂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自主独立的思考,从而进一步优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满足新时期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那么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生态教学课堂呢?

1.何谓农村小学语文课堂生态化

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指的是小学阶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共同学习语文知识的双边活动。生态是一个包容性很广的概念,指“生物与环境及共同生活于环境中的各个个体间或种群间的种种关系”。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学生和课本)和课堂生态环境,是指在自然、和谐、民主的环境中,让学生富有个性地、自主地实现课程、师生、知识、社会之间多层次的互动,使学生不断开发潜能、开启智慧、创造自我,取得语文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高。

2.当今农村小学语文教育课堂存在的生态缺失现象

在当今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受师道尊严、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是授业者,而学生是受业者。课堂上学生的读书时间不充分,参与学习方式单一,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参与学习的面不宽。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随便提出一个问题,立即宣布小组讨论,表面很热闹,但只注重合作学习形式,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只注重合作,忽视合作的技巧,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忽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学生表面上获得自由,实际却迷失方向。这种没有技巧和目标的合作学习,最终带来的是课堂上的“放任自流”和课后的“一无所获”,导致学生社交技能缺乏,课堂生态失衡,教学生态的整体效益差。

课堂中出现的种种不和谐现象,要求我们从生态学视角重新审视并建构,构建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3.如何构建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3.1 构建民主和谐的生态氛围。生态课堂的共生性、协变性、整体性告诉我们,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民主平等的课堂。

课堂生态和谐的基础是老师和学生关系的和谐。教师应以平等、真诚之心对待学生,以民主、尊重的方式教导学生,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每个人在这个集体里都是平等的,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性别差异、家庭及其他方面的不同,每个学生都应充分尊重另外的学生。只有在平等、友爱的情境中,学习潜能才会得到真正挖掘。笔者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在教室中取消讲台,因为三尺讲台的存在拉远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学时面带微笑,走进学生中间,而不是站在前台高高在上。只有师生皆置身于一个心理放松、心扉开启的教学氛围中,整个学习过程才会显得和谐、愉快。

3.2 构建彰显灵气的生态课堂。实施教学的原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提高自己的素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作为小学语文课堂生态本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教师要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不同的成就感、学习能力倾向、学习方式、兴趣爱好及生活经验;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如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学生活动等,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不同认知水平和认知方式;问题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让不同层次学生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总之,教师要空,学生要实,教师无为,学生要有为,教学多些教学空白,让学生补白,让教育因学生的灵气而精彩。

总的来说,生态语文课程的构建是新时期背景下重要的教学目标,相关教育工作者要针对相应的教学内容,立足于社会改革,实现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满足教学的需要。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生态养生”娱晚年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跳出高年级语文课堂“死寂”的怪圈
生态
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