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2019-11-26郭衡
郭 衡
(湖南省冷水江市潘桥中心学校 湖南 冷水江 417500)
初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特别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最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良好的熏陶与指导,增强学生的价值深度和价值观层次,奠定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教师一定要认真细致的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深对其透彻深入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找到其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助力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健康发展。
1.在时事热点中融入核心价值观
社会不断发生着转变,但核心价值观是永恒不变的,而且在社会中很多热点问题中都能寻到核心价值观的踪影,值得人们思考,无论是社会现象到舆论走向,还是民生政策到国家发展方向等,无处不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意义。所以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发掘各种社会事件,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塑造学生的是非观念,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价值观。由于初中生在看待事件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特见解,所以在讲授《维护国家利益》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和学生就“特朗普政府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一事进行讨论,认为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中国该如何应对?对加征关税后对自身的影响?…让学生站在国家利益角度进行思考,尽管学生无法提出实质性的策略,但是在讨论和思考的过程中,无形中提升学生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并懂得为了提升国力,要学好知识,为国家发展献出力量。
2.在生活化教育中切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长在丰富的社会生活及个体经验的土壤里,根植于善良的人的心田里,发育在有正常关爱的生命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而持久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生活化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如在学校中与同学、老师在班级、课后、宿舍里的学习生活,在家庭里与父母家人的家庭生活,在社会中与他人的社会生活,进行回顾、反思、内化、提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之光真正照亮和内化于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初中道德与法治全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贯穿价值观教育。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构建时应充分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具体落实上要贯穿始终。教师和学生要从更高的高度充分地认识到在全球化和知识社会的大背景下、在中国社会转型和民族复兴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方位各领域的渗透和引领作用。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结合优化
提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进行高度整合,想要达成的目标是要让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入教材,进入学生学习的课堂,并最终进入到学生的大脑当中,成为学生生命个体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要实现这样伟大的目标,必须要有正确的目标作为根本统领,形成对教育实践的科学化指导以及规范。课程目标是编写教材和指导教师教学的重要纲领,所以要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课程教学的有效结合,一定要在课程目标当中渗透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目标进行重新构建,适当调整其中的内容,体现出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在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方面,有效加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明确提出,这样有了正确的目标作为根本统领,学生既能够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又可以指导自己思想和行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结合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大力推崇的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而且这一思想经历了漫长历史的洗礼,从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到早期中国的探索应用,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在各事业建设当中进行有效的践行,在一步一步的发展过程当中丰富了内涵,同时也增强了影响力和应用价值。新时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要求把人放在核心地位,发挥群众在社会进步中的主体价值,使得社会的发展能够真正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推动群众全面健康和协调发展。以人为本原则如今已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普及应用,也成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项根本准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当中尤其是在全面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背景下,更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导向,始终把初中生放在教学首位,考虑学生的学习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学习需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平台,满足学生自主发展和创造性进步的要求。教师设置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要以推动初中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让学生遵循知行合一的规律,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有计划、有目的设计课程内容,积极探索教学模式,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和需求,在理论、实践、评价相结合下,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