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有效指导策略
2019-11-26杨晓霞
杨晓霞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关小学,甘肃静宁 743400)
引 言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教学形势下,对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中高年级作为学生进入初中学习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极为关键。但就当前小学中高年级的写作教学现状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这需要教师真正从实际教学困境入手,探究更加适宜学生写作的有效模式。
一、当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教学现状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水平正处于启蒙启智时期。在这一阶段,小学语文课程开展作文写作教学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实质上写作是一种心灵和情感创作的过程,这与其他知识学习不同,写作更加强调学生个体的主观创造性。但就当前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现状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写作教材及优秀范文进行详细讲解,为学生剖析写作题材和具体技巧。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模式将会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将写作视为一种可模仿的学习任务,这极容易导致写作课堂的低效性。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对作文题目及题材要求过于详细的误区。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学生写作出现跑题情况,但从另外一方面而言,也将极易限制学生的想象思维。另外,教师对学生写作成果的评价较为单一,常局限于好词好句的标记或逻辑结构的评判,对于学生写作素材的运用或写作思维的发展等方面则关注较少。
实际上,写作活动并不是一件匠事,这需要随心、随情、随性,各人心中开各花。因此,教师需要真正把握作文写作教学的精髓,真正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1]。
二、提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由传统的知识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过渡和发展,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教学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处于主导地位,写作教学方式也呈现“满堂灌”的特征,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强调培养学生主体的语文素养和写作综合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贯彻人本教育理念,并彻底转变传统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语文知识运用和作文思维的培养,同时融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学生主体对写作的积极兴趣。要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有效提升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教学水平,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理念,为学生主体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打下坚实基础[2]。
三、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有效指导策略
(一)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学生即将进入初中阶段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写作指导时需要结合过渡期的任务要求和学生主体的能力特征,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小学阶段正处于感性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逻辑思维还处于萌芽和发展阶段。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行为特征,构建生活化的情境,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教师可结合“冬天的校园”这一写作主题,以学生极为熟悉的生活和学习场景为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观察冬天里的校园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美景,以及冬天里校园中的人、物、事。这样的写作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主体从熟悉的场景出发,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文字可写。基于生活化的场景,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掌握景色描写和借景抒情等写作技巧。另外,在一些如最难忘的人或事等类型的主题写作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素材意识,避免空洞的大话和空话,利用丰富的生活素材增加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和可读性,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写作从来不是一件难事,这样才能更好地缓解其写作畏难情绪,激发其参与兴趣。
(二)融入多样化教学手段,丰富写作教学课堂
为了改善小学中高年级作文写作课堂的沉闷氛围,教师需要进一步拓展思路,融入更多的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以“民俗活动”这一主题为例,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的运用,结合多媒体课件整合民俗活动相关的文字、图像、视频及动画资源等,让学生在感官层面上能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能建立起相应的探究兴趣。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实践活动开展班级主题教育,如结合剪纸等习俗活动,让学生为自己的家带来年味,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民俗活动的进一步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将自己对民俗活动的认知和感悟进行记录,一方面能够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更加生动和深刻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带来有效助力。通过多样化写作活动的开展有助于营造更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能够真正爱上写作这项活动。
(三)结合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写作自信
在当前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写作实践中,部分学生会感到无从下笔,很难写出特别唯美或深刻的文字和段落。这需要教师不断深化人本理念,基于学生主体形成多层次的教学体系,关注每个学生写作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域,设计适宜的教学方案,让学生主体能充分缓解畏难情绪。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结合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写作意识、写作内容、逻辑结构、素材运用及优秀词句等维度出发,不是简单地从文字是否唯美、语句是否通顺、结构是否完整方面入手,这样不仅能给学生主体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写作自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避免以个体的写作偏好作为评判学生写作成果优秀与否的标准,这样评判极容易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写作导向。只有建立起写作自信,由不敢写到敢于落笔,再到不断打磨成为优秀作品,这样才能为写好每一篇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 语
对于小学生而言,写作常常是一件头疼的学习任务,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也常常出现记流水账或无病呻吟的写作问题。小学阶段的中高年级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学习的重要过渡时期,在这一阶段探究如何打好学生的写作基础进而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极为关键。这需要教师不断开拓教学思路,真正从写作兴趣、写作能力及写作技巧的掌握等多方面入手,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在文字世界里遨游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