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STEM活动中生发中班幼儿合作意识
——以“搭植物攀爬架”为例

2019-11-26

名师在线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丝瓜藤架子丝瓜

吴 春

(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白云幼儿园,江苏常州 213000)

引 言

幼儿阶段STEM教育的特殊性源于幼儿显著的年龄特点。本文源于幼儿在种植活动中对丝瓜藤攀爬现象的一次发现,生发了为丝瓜搭架子的愿望。搭架子这一活动符合STEM 教育哲学“基于真实问题解决的探究学习”,需要运用幼儿阶段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多方面的知识。然而,在实践搭架子活动时,笔者发现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须在真实情境中用适宜性手段,借助可利用资源进行引导、强化。

一、从真实问题出发,以幼儿易理解的方式关注“合作”

“合作”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想要帮助幼儿理解并生发合作意识,教师应该以幼儿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笔者以幼儿在STEM 搭架子活动中的表现为契机,把握其“兴趣”与“能力”的冲突,以能够看得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将“什么是合作”的概念传递给孩子,期待激发中班幼儿的合作意识。

5月,中四班搭架子活动开始了。架子是什么样的?我们应该怎么搭呢?孩子们对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显得手足无措。话语之间,小欣拿起一根小棍走到丝瓜地里,把小棍插在丝瓜藤旁边后说:“可以让丝瓜藤顺着这根小棍爬。”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8 天过后,孩子们发现丝瓜藤爬到了小棍的顶部。乐乐脱口而出:“我要给丝瓜搭一个更高的架子。”大家都同意了。有的孩子找来两根小棍,试着用线把它们绑在一起;有的孩子寻找更长的棍子、管子类材料;有的孩子拿来胶带和细竹竿……在忙碌的实践活动中,常可以看到只有一个孩子在接棍子、绑管子,即便有两个小孩一起做的场景,也是一个在做,另一个在旁边看。

笔者观察到,幼儿在尝试搭架子时,还是习惯于按照自己个人的想法解决问题,表现出平行游戏的典型特点,并没有出现与合作意愿有关的典型表现,如大家在一起商量怎样搭建一个更高的架子(做设计);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包括需要哪些材料(有准备);活动中进行明确的分工等。幼儿想为丝瓜搭建一个更高架子的行动意愿是明显的,行为也十分积极,这是一个激发其合作意识的良好契机。因为每个幼儿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方式来给丝瓜搭架子是有困难的。因此,笔者以实实在在的问题为依托,以行之有效的策略为支撑,引起幼儿对于“合作”的关注。

二、制订近期教育目标,选择恰当的策略推动“合作”

教育行为一定带有某种有意义的教育目的。笔者想要达成的教育目的以通过操作、谈话的方式,观察、了解参与搭架子的幼儿在“合作意识”方面的发展区间为依托,制订了“激发中班幼儿合作意识”的教育目标及相应的教育策略。活动过程中,笔者与有着成熟合作能力的家长沟通,指导其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语言、方法潜移默化地共同达成这一教育目标。

面对困难,笔者提醒幼儿先想想丝瓜藤需要一个怎样的架子?这个关键问题打开了幼儿的话匣子:“丝瓜藤能长多高就需要多高的棍子。”“丝瓜藤会长得比爸爸高,可能会长到天上去,还会绑住小鸟的翅膀……”见此情景,笔者拿出一张白纸说:“现在我们有两个问题,一是丝瓜藤需要怎样的架子?二是丝瓜藤能长多高?我把这两个问题记录下来,发到家长群里,跟爸爸妈妈一起寻找答案好吗?”笔者在家长群里提出把设计图画出来的要求,还把预设的教育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恰当策略提前与家长沟通好。第二天,幼儿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设计图,进行了班级大讨论。

笔者发现,中班幼儿对坚持讨论同一个话题的稳定性不强,会不自觉地跟随讨论中出现的偶发性新鲜词语,忘记自己正在讨论的话题。见此状,笔者借用家长这一热情稳定的教育资源,让每个家庭都参与这次活动,用绘画设计图的方式来呈现家庭讨论的结果。通过此例明确告诉幼儿:合作前需要讨论,讨论时要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认真地倾听长辈、同伴的想法。在班级大讨论中,笔者反复用幼儿易于理解的语言强调:“大家一起动脑筋、想办法就能把架子搭建得更好。”同时请家长也运用此方法,经常使用如“我们一起,先想一想……”等话语,陪伴、引导孩子学习与合作。

三、参与事件全过程,有图有真相地实践“合作”

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决定了适用于幼儿阶段的交流回顾、思维梳理必须以教育留痕的方式[1]。笔者参与了幼儿搭架子的全过程,用图片、照片的方式记录搭架子活动中的每个关键环节。活动结束后,以“流程图”的方式组织幼儿总结,用幼儿能够听懂的语言让其明确合作活动的基本环节,从内心深处体验到合作的益处,产生再次合作的欲望。

幼儿讨论架子的搭建方案时,笔者问:“我们要做几个架子?”月月很快说:“有几株丝瓜,就做几个架子吧。”孩子们兴奋地跑到种植园,数丝瓜有几株。笔者又问:“你想为哪一株丝瓜搭架子呢?”幼儿自觉地站在自己喜欢的丝瓜旁边。笔者顺势说:“同一株丝瓜藤旁边的小朋友为一队,大家一起为你们的丝瓜藤搭架子。现在,大家分组收集资料吧。”这样,分组就自然形成了。不到1 小时的小组活动时间后,材料已经收集好,笔者鼓励幼儿按照自己选定的设计图,一起动手搭架子,遇到困难互相帮助、讨论,共同完成任务。之后,各个小组分别对照设计图,为自己负责的丝瓜藤搭架子,幼儿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的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

笔者秉承自由、平等的原则,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了幼儿的谈话,在谈话进行到关键点时,以一个个不经意的问题推动幼儿自然分组、选择材料、尝试搭建、分享评价。中班幼儿随着“友谊”的萌芽,慢慢出现不同程度的合作游戏,开始形成比较固定的玩伴。活动结束后,笔者以每一次活动的照片作为线索,以流程图的方式组织幼儿梳理、回顾“大家都做了哪些事情”,在“有图有真相”的状态下,用明确的语言与幼儿分享:“搭架子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可以先跟身边的大人、同伴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找到恰当的材料,再按照商量好的设计与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这样的办法就叫合作。”笔者还拿出幼儿第一次“搭更高架子”的图片,做了对比分析,引导幼儿比较前后的差异,用事实让其观察、体验合作的价值。

结 语

自从参加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区域推进幼儿园STEM 教育的实践研究》后,笔者将STEM 教育理念渗透于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之中,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把握“多元化、问题化”情境,提供“丰富性、低结构”操作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同时,笔者抓住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每一次实施STEM 教育的可能,扩展幼儿STEM 学习的机会,关注幼儿合作、协商等关键能力,逐步培养幼儿具备STEM 素养。

猜你喜欢

丝瓜藤架子丝瓜
金瑞元
丝瓜
高的只是你的架子
县长的“架子”
丝瓜藤的美学实验
一架丝瓜满院香
削丝瓜皮
老丝瓜旅行记
丝瓜又绿一年夏
水果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