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困生的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策略
2019-11-26邓凤英
邓凤英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 广东 广州 511400)
学校要十分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转化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是同等重要、同等光荣、同等有价值的事情。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一个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奠定了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提起对转化学困生工作的重视程度。
1.学困生的成因及其特点
所谓的“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和体质等多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难题,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要求,必需经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医疗对策补救或矫治的学生。
他们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小学生从小就接受来自于亲人、社会所灌输的各种思想和压力,他们从小就要补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特长,这难免会导致小学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厌学的情绪。第二,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有些学生在知识学习和理解方面反应比较迟钝,所以长时间他们就会逐渐的落后于其他同学的学习水平,逐渐就会产生畏学情绪和自卑心理。第三,一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产生了叛逆、任性的性格,他们不愿意接受常规的学校教育,会表现为冲动、逃学等一系列行为。
2.学困生的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策略
2.1 生树立信心,帮助学生逐渐克服心理障碍。由于长时间落后于其他学生导致他们对自己的能力逐渐产生怀疑,所以学困生的一大特点就是有较强的自卑心理和畏难心理,这些不良的心理情绪会长期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就会产生恶性的循环结果,所以想要帮助疏解学困生的心理问题,首先就要帮助他们树立起良好的信心和学习环境。
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它才不会对自己所要面临的任务产生畏惧情绪,他们才会时刻保持着热情和干劲,那么老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第一,老师要学会时刻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每一个学困生,不能单纯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多从深层次挖掘学生的特长和优势,要让学生逐渐发现自己和别人相比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天赋和优势。第二,学困生一般由于学习成绩不佳,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愿意过多的参与其中,所以想要培养学困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信心,老师可以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根据学困生的学习水平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鼓励学生多发言、多回答问题,遇到学生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老师可以一步步引导着学生去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消除畏难心理,拉近他们和学习之间的距离,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困生足够的热情和积极的肯定,要让他们知道自己在学习方面也有优势和闪光点。
2.2 时刻关注学困生心理情况,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老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领者和教育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两方面的责任,所以老师不能只偏重教授学生知识,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俗话说的好“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老师对小学生付出多少精力,他们就会给老师同等甚至更多的反馈,所以老师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情况,要采用合适的方法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弄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厌学、畏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困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同时,老师要放下高高在上的态度,要学会如何以平等的身份与学困生交朋友,学会该如何与他们沟通,学会如何引导他们相信老师,愿意事事跟老师倾诉,让学困生时刻能感受自己是被人重视、被人关注的,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一种和谐、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氛围,逐渐放下和克服各种心理戒备和心理障碍。
2.3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困生发展。评价机制是约束和规范学生在校期间一言一行的重要标准,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全方位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价机制的建立一定要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既不能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不能忽视学生德行方面的教育。并且评价机制中一定要有合理的激励措施,当学困生有较好的表现时一定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表扬,要不断通过小事来激励他们的自信心和实践能力,要学会赞赏学困生,让学困生明白其实他们与其他学生并无其他方面的差异。
3.总结
总而言之,学困生的心理问题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特点,所以转化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并且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的情况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老师要时刻保持耐心,做到用爱感化他们,用言语鼓励他们。